
如何理解 "_ error = (*_error)(nil)"
在代码片段中,error 是一个接口,而 _error 是一个结构体。判断一个结构体是否实现了某个接口,通常可以写成这样:
var _ Error = (*_Error){}那么,为什么要在代码片段中增加 (nil) 呢?
这是因为这是一个强制类型转换的语法。在 go 中,强制类型转换可以强制将一个特定类型的变量转换为另一个类型。nil 表示空指针地址(即 0),是一个占位符,不会分配额外的地址空间。
在整本书中我们所涉及许多的Flex框架源码,但为了简洁,我们不总是显示所指的代码。当你阅读这本书时,要求你打开Flex Builder,或能够访问Flex3框架的源码,跟随着我们所讨论源码是怎么工作及为什么这样做。 如果你跟着阅读源码,请注意,我们经常跳过功能或者具体的代码,以便我们可以对应当前的主题。这样能防止我们远离当前的主题,主要是讲解代码的微妙之处。这并不是说那些代码的作用不重要,而是那些代码处理特别的案例,防止潜在的错误或在生命周期的后面来处理,只是我们当前没有讨论它。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看看
0
在这个代码片段中,强制类型转换 (*_error)(nil) 将 nil 强制转换为 *_error 类型,但保留了 nil 的地址(即 0)。这样做的好处是:
因此,_ error = (*_error)(nil) 的含义是:强制将 nil 转换为 *_error 类型,并编译时检查 _error 结构体是否实现了 error 接口。这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用于在编译时检测接口是否实现。
以上就是Go 代码中 "_Error = (*_Error)(nil)" 的作用是什么?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