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采取行动!
在生产环境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进行风险操作。但如果不慎犯错,如何挽救呢?让我分享一个故事:上周我为了打包一个应用,需要整理Ubuntu 16.04上的线上数据,不小心删除了一个数据文件,幸而最终有惊无险,现记录如下。
extundelete
我的恢复计划主要依赖于一个工具——extundelete,其名字清晰地说明了其用途。ext代表Linux扩展文件系统,Linux系统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可以通过查看/proc/filesystem了解。
ext系统包括ext2、ext3和ext4,从ext2到ext4,功能不断增强。ext3引入了Journal(日志)机制,自Linux 2.4.15内核起支持,是从文件系统向日志式文件系统过渡的简便选择,提供了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证。
Linux内核自2.6.28起支持ext4,这是Ubuntu 16.04的默认文件系统。ext4在兼容ext3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回到extundelete,这是一个用于恢复ext3或ext4文件系统中误删文件的工具。安装命令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extundelete
安装后,我演示如何使用extundelete恢复误删的文件。我在/root/undelete目录下创建了一个test.txt文件,写入内容2020-02-15,然后删除该目录:
rm -rf /root/undelete
接下来,使用extundelete找回文件。首先查看文件系统根目录的情况,命令如下(关于inode后续会解释):
sudo extundelete /dev/vda1 --inode 2
执行后,我的系统输出如下:
可以看到root目录的Inode number是917505,再次执行命令查看root目录下的情况:
sudo extundelete /dev/vda1 --inode 917505
结果输出如下:
这次的输出中我们找到了被删除的文件夹undelete的Inode Number是1572902,然后执行恢复命令:
sudo extundelete --restore-inode 1572902 /dev/vda1
当前目录下会多出一个名为RECOVERED_FILES的目录,进入后发现文件层次结构与系统一致,查看内容,误删的文件被成功恢复。
Inode
恢复操作完成后,让我们了解一下背后的原理。过程中提到的关键词是Inode,引用维基百科的解释:
简单来说,Inode包含文件系统对象的元信息。在使用extundelete /dev/vda1 --inode xxx命令时,可以看到相关目录的元信息,如创建时间、修改时间等。
在文件系统中,存储分为两类:保存元信息的inode表,每个inode默认大小为256(ext4)或128字节;另一类是保存文件内容数据的,每512字节为一个扇区,8个扇区组成一个4字节的块(block),块是读写的基本单位。
每个文件系统对象对应一个inode数据,标识为Inode Number。由于inode表的位置和总数固定,可以通过这个号码直接索引查找inode表。
通俗地说,Inode保存了文件内容数据块的指针。执行rm操作时,实际上是删除了这个指针,而存储块上的内容并未立即清除(这点与C语言中的free函数相似)。extundelete通过扫描系统Journal里的内容,推算出被删除文件的inode信息,从而找回文件。
结语
虽然extundelete可以帮助我们挽回损失,但并非每次都能成功。误删文件后,应立即停止对文件设备的写操作,防止数据块内容被重新写入,导致无法恢复。extundelete的命令丰富,比如支持恢复指定时间段的文件、通过文件目录名直接恢复文件等,之前的恢复命令可以替换为:
sudo extundelete /dev/vda1 --restore-directory /root/undelete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做好防范措施,如定时进行快照备份、权限控制等。
希望大家永远不会用到extundelete。
以上就是rm -rf 误删文件?别急,或许有救!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