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分布式锁的常见坑包括锁的误删除和过期时间设置不合理。针对锁的误删除,解决方法是将锁的value设为客户端唯一标识,并通过lua脚本原子性判断后再释放锁;针对过期时间问题,可采用“看门狗”机制自动续期。此外,常见的5种实现方式各有优劣:1.setnx+expire非原子操作易导致死锁,仅适用于学习;2.setnx+lua脚本解决原子性和误删问题,但需维护脚本;3.set命令扩展参数(nx/ex)推荐使用,简洁高效且原子性强;4.redlock算法提高可用性但复杂度高,适用于高要求场景;5.redisson框架封装完善、功能丰富,适合java项目使用。选择实现方式应根据业务需求权衡可靠性、可用性和系统复杂度。

Redis 实现分布式锁,核心在于利用其单线程特性和原子操作,确保在分布式环境下只有一个客户端能获得锁。对比多种实现方式,我们需要关注性能、可靠性、复杂度和容错性等因素。
Redis 实现分布式锁,通常会使用 SETNX(SET if Not eXists)命令,它只有在 key 不存在时才设置 key 的值。拿到锁的客户端可以执行业务逻辑,完成后释放锁(通常使用 DEL 命令)。但简单的 SETNX + DEL 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最常见的坑就是锁的误删除。客户端 A 获得了锁,执行业务逻辑的时间超过了锁的过期时间,Redis 自动释放了锁。此时,客户端 B 获得了锁。随后,客户端 A 完成了业务逻辑,执行 DEL 命令,却把客户端 B 的锁给释放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设置锁的时候,将 value 设置为客户端的唯一标识(比如 UUID)。释放锁的时候,先判断锁的 value 是否是自己的标识,如果是才执行 DEL 命令。这个判断和 DEL 命令需要是原子性的,可以使用 Lua 脚本来实现。
另外一个坑是锁的过期时间设置不合理。如果过期时间设置太短,可能导致锁提前释放,引发并发问题;如果过期时间设置太长,可能导致锁无法及时释放,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看门狗”机制。客户端在获得锁之后,启动一个后台线程,定期检查锁是否快要过期。如果快要过期,就自动续期。Redisson 框架就实现了这种机制。
SETNX + EXPIRE (最基础的实现)
SETNX 获取锁,EXPIRE 设置过期时间。SETNX 成功后,EXPIRE 失败会导致死锁。SETNX + Lua 脚本
SETNX 获取锁,通过 Lua 脚本原子性地设置过期时间。释放锁时,也通过 Lua 脚本判断锁的持有者是否是自己,防止误删。SETNX + EXPIRE 的非原子性问题,以及锁的误删除问题。SET 命令扩展参数 (SET key value [EX seconds] [PX milliseconds] [NX|XX])
SET 命令增加了 NX (不存在才设置), XX (存在才设置), EX (秒级过期), PX (毫秒级过期) 等参数,可以原子性地完成 SETNX + EXPIRE 的功能。SET lock_key unique_id NX EX 10
Redlock 算法
Redisson 框架
选择哪种实现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需求来决定。
SETNX + EXPIRE。SETNX + Lua 脚本 或 SET 命令扩展参数。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使用了分布式锁,也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性。在设计系统时,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并发控制手段,例如乐观锁、悲观锁等。同时,要做好监控和报警,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另外,不要过度依赖分布式锁,尽量减少锁的竞争,提高系统的性能。
以上就是redis如何实现分布式锁 redis分布式锁的5种实现方式对比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