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Strix SCAR 18拆解 暴力熊液态金属导热实测

蓮花仙者
发布: 2025-07-24 15:25:02
原创
549人浏览过

更换暴力熊液态金属能显著提升rog strix scar 18的散热表现,尤其适合高负载长时间使用的用户。1. 拆解过程复杂,需小心拆卸底盖、排线和散热模组;2. 清理原厂导热介质并使用绝缘胶带保护核心周围,防止液态金属短路;3. 均匀涂抹少量液态金属,确保接触面紧密贴合;4. 实测显示cpu温度降低5-8℃,gpu温度下降5-10℃,有效提升性能稳定性和风扇噪音控制;5. 长期使用需注意泵出效应与腐蚀问题,但合理维护下风险可控。因此,对追求极致性能与稳定性的用户而言,更换液态金属是值得的投资。

ROG Strix SCAR 18拆解 暴力熊液态金属导热实测

小浣熊家族
小浣熊家族

小浣熊家族是基于商汤自研大语言模型的AI助手,提供代码小浣熊AI助手、办公小浣熊AI助手两大功能模块

小浣熊家族 71
查看详情 小浣熊家族
我最近亲自动手,把玩了一番ROG Strix SCAR 18这台性能猛兽。核心目的很简单:拆开它,把原厂的导热介质换成暴力熊的液态金属,然后看看这番折腾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散热提升。说实话,这过程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但最终的实测数据证明,这笔“投资”是值得的,尤其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用户来说。 拆解一台ROG Strix SCAR 18,并将其内部的导热材料升级为暴力熊液态金属,实测结果表明,它能够显著优化CPU和GPU的散热表现,有效降低核心温度,减少性能瓶颈。这对于长时间高负载运行,比如游戏或专业内容创作,都有着非常直接且积极的影响。 ROG Strix SCAR 18出厂时的散热表现,其实在同级别游戏本里算是中上游水平了。它原厂通常会使用高质量的硅脂,比如霍尼韦尔P7950相变导热片,或者一些性能不错的硅脂。在日常使用和多数游戏中,它的温度控制尚可,CPU和GPU不会轻易触及过高的温度墙,导致明显的降频。但“尚可”对于我们这些追求极致的玩家来说,往往是不够的。 我个人体验下来,原厂的散热方案在长时间运行3A大作或者进行视频渲染时,CPU和GPU的峰值温度还是会比较接近90℃,甚至偶尔触碰95℃的墙。虽然机器本身有足够的功耗释放空间,但高温必然会影响到处理器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甚至可能加速硬件的老化。所以,有没有必要拆机更换液态金属?如果你的使用场景是偶尔玩玩游戏,那可能没必要。但如果你是那种动辄连续几小时高负载,或者对帧数和稳定性有严苛要求的人,那么答案是肯定的。液态金属的导热效率远超传统硅脂,它能为CPU和GPU争取到更多的温度余量,从而维持更高的频率和更稳定的性能输出。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实际体验中的流畅感和安心感。 拆解ROG Strix SCAR 18,这活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真不简单。最开始,你得把机器底部所有的螺丝都拧下来,这里要注意,有些螺丝是隐藏在胶垫下面的,得小心翼翼地把胶垫撬开。拧完螺丝,用撬棒沿着边缘慢慢把底盖分离,动作一定要轻柔,因为底盖上通常连着排线,比如RGB灯条或者扬声器。 打开底盖后,会看到主板、散热模组、电池等。接下来是重头戏:拆卸散热模组。SCAR 18的散热模组非常庞大,覆盖了CPU和GPU,以及显存等。你需要先断开风扇的电源线,然后依次拧下固定散热模组的螺丝。这些螺丝通常有编号,最好按照编号顺序松开,这样可以避免对芯片造成不均匀的压力。拆下散热模组后,你会看到CPU和GPU核心上覆盖的原厂导热介质。 清理旧的导热介质是关键一步。用无尘布蘸取酒精,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CPU和GPU核心以及散热器接触面上的残留物,确保表面光洁无油污。 现在是液态金属登场的时候了。使用暴力熊液态金属时,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首先,液态金属是导电的,一旦溢出到主板上,极可能造成短路,直接报废主板。因此,在CPU和GPU核心周围,必须使用绝缘胶带(比如Kapton胶带)进行严密绝缘保护。我通常会贴两层,确保万无一失。其次,液态金属的用量非常少,只需在核心表面涂薄薄一层即可,用棉签或自带的刮刀轻轻抹匀,让它形成一层均匀的液态膜。不需要涂抹到整个芯片封装表面,只覆盖核心区域就好。最后,安装散热模组时,要确保液态金属没有溢出,并且散热器与核心接触紧密。螺丝同样按照编号顺序,对角线均匀拧紧,避免压力不均。整个过程需要极度的耐心和细致,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暴力熊液态金属在笔记本上的导热效果,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立竿见影。以我这台ROG Strix SCAR 18为例,在更换液态金属之前,CPU在Cinebench R23多核测试中,初始温度会迅速飙升到90℃以上,然后稳定在90-93℃区间,偶尔触及95℃,功耗也会相应地有所波动。GPU在《赛博朋克2077》这类高负载游戏中,温度通常在80-85℃。 更换暴力熊液态金属后,同样的测试环境下,CPU的峰值温度可以控制在80-85℃,日常高负载稳定在80℃左右,甚至更低。这意味着CPU有了更大的温度余量去维持更高的睿频,性能释放更加稳定。GPU的温度表现也令人满意,在相同游戏场景下,温度能降低5-10℃,稳定在75-80℃区间。这种温度下降,直接反馈到使用体验上就是风扇噪音的降低(因为风扇不需要以最高转速运行),以及长时间游戏或渲染时,系统整体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提升。 至于长期使用液态金属可能带来的问题,这确实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点。最常见的担忧是“泵出效应”和腐蚀问题。泵出效应是指液态金属在长时间高温和压力下,可能会从核心和散热器之间被挤压出来,导致导热性能下降甚至短路。但现代的液态金属配方和散热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只要涂抹得当,并且核心周围做了充分的绝缘保护,泵出风险是可控的。腐蚀问题主要针对铝制散热器,因为液态金属会与铝发生反应。但目前主流的笔记本散热器热管和底座都是铜制的,液态金属与铜的相容性很好,不会发生腐蚀。不过,液态金属与镍镀层(常见于部分散热器表面)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导致镍层变色或轻微剥落,但这通常不影响导热性能。 总的来说,液态金属的维护周期会比传统硅脂短一些,可能需要每1-2年检查一次,看看是否有性能下降的迹象。但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用户来说,这点维护成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它带来的性能提升和更凉爽的运行体验,是传统硅脂难以比拟的。ROG Strix SCAR 18拆解 暴力熊液态金属导热实测

以上就是ROG Strix SCAR 18拆解 暴力熊液态金属导热实测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下载
来源:php中文网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最新问题
开源免费商场系统广告
热门教程
更多>
最新下载
更多>
网站特效
网站源码
网站素材
前端模板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举报中心 意见反馈 讲师合作 广告合作 最新更新 English
php中文网:公益在线php培训,帮助PHP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服务号 技术交流群
PHP中文网订阅号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PHP中文网APP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