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deepseek生成错误信息并作出补偿承诺却未履行的事件,再度引发公众对ai幻觉现象的广泛关注。这究竟是ai无意间的失误,还是在“蓄意”撒谎?其背后的技术逻辑,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加错综复杂……
? 事件全貌梳理
图片整个过程充满戏剧色彩:AI出错、主动致歉、承诺赔偿,最终却未能兑现。这一系列行为暴露了大语言模型作为“概率鹦鹉”的核心本质——它擅长拼接出符合语境的流畅文本,却无法真正理解内容的真实性。无论是虚构科研成果,还是口头承诺赔偿,对模型而言,都只是基于训练数据中高频模式生成的统计结果,而非源于真实认知或意图。
? 什么是“概率鹦鹉”?
不妨设想一只极其聪明的鹦鹉,它听过海量人类对话,能精准模仿“合适”的回应。但它并不理解这些话语的含义。
大语言模型正是如此:
✅ 能输出语法通顺、结构合理的句子
❌ 无法判断所说内容是否真实
❌ 分不清事实与幻想的界限
❌ 不具备对“承诺”这类社会契约概念的理解能力
图片
图片
⚖️ 法律责任与道德争议
从法律层面看:平台通常设有免责条款,AI的“承诺”不具备法律效力 ✅
从用户感受出发:AI“言而无信”,情感和信任遭受打击 ❌
图片
? 大模型的合理使用边界
必须清醒认识到,大语言模型本质上是统计驱动的预测系统,其输出的“自信”程度并不代表事实准确性。在科研、金融决策、法律咨询等高风险领域,一旦依赖AI输出而缺乏验证,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用户应将AI的回答视为“潜在线索”,而非最终结论。
基于“概率鹦鹉”的特性及此次事件的教训,有必要为大模型的应用划定清晰边界:
图片
DeepSeek事件并非孤立的技术故障,而是统计模型试图跨越逻辑与责任边界的必然结果。当我们将需要严谨推理、责任承担的任务交给一个仅会“预测下一个词”的系统时,无异于让一只鹦鹉担任法官。
? 关于PawSQL
PawSQL致力于数据库性能优化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提供涵盖SQL编写、测试到运维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全面支持包括 SQL Server 在内的多种主流商用及开源数据库,为开发者与企业打造一站式的智能SQL优化平台。
以上就是DeepSeek"承诺"3000元补偿却不兑现?AI到底在"说谎"还是无心之过?你一定要知道的"概率鹦鹉"陷阱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