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维 > CentOS > 正文

CentOS下怎么安装tar_CentOS解压与安装tar打包软件教程

絕刀狂花
发布: 2025-08-28 13:54:01
原创
451人浏览过
CentOS系统通常预装tar,可通过tar --version检查,若未安装可用yum或dnf安装;tar用于打包和调用gzip、bzip2、xz等工具压缩,常用格式为.tar.gz、.tar.bz2、.tar.xz,支持排除文件、分卷、进度监控及优先级调整等高级功能。

centos下怎么安装tar_centos解压与安装tar打包软件教程

在CentOS系统下,

tar
登录后复制
通常是默认安装的,因为它是Linux系统中最基础的文件归档工具之一。如果你的系统确实缺少它,可以通过包管理器轻松安装,然后就可以利用它进行文件的打包、解包以及结合压缩工具进行归档压缩操作了。

解决方案

要使用

tar
登录后复制
,首先得确认它在不在你的系统里。最直接的办法是打开终端,输入
tar --version
登录后复制
。如果能看到版本信息,说明它已经就位了。要是提示“command not found”之类的错误,那咱们就得动手安装一下。

1. 检查

tar
登录后复制
是否安装

tar --version
which tar
登录后复制

如果上述命令有输出,比如显示

tar (GNU tar) 1.26
登录后复制
或类似的版本号,那就说明
tar
登录后复制
已经安装好了。
which tar
登录后复制
会告诉你
tar
登录后复制
可执行文件的路径。

2. 安装

tar
登录后复制
(如果缺失)

对于CentOS 7或更早的版本,使用

yum
登录后复制

sudo yum install tar
登录后复制

对于CentOS 8或更新的版本,

yum
登录后复制
已经被
dnf
登录后复制
取代了,但通常
yum
登录后复制
命令会重定向到
dnf
登录后复制
,或者你直接用
dnf
登录后复制

sudo dnf install tar
登录后复制

安装过程通常很快,因为它是个很小的核心工具。

3.

tar
登录后复制
的基本使用

tar
登录后复制
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把多个文件或目录打包成一个单一的归档文件,或者从归档文件中提取内容。它本身不负责压缩,但可以调用其他压缩工具(如
gzip
登录后复制
bzip2
登录后复制
xz
登录后复制
)来完成压缩。

  • 打包文件/目录 (不压缩):

    tar -cvf myarchive.tar /path/to/directory /path/to/file1 /path/to/file2
    # -c: 创建归档
    # -v: 显示详细过程 (verbose)
    # -f: 指定归档文件名
    登录后复制

    这个命令会将

    /path/to/directory
    登录后复制
    /path/to/file1
    登录后复制
    /path/to/file2
    登录后复制
    打包成
    myarchive.tar
    登录后复制

  • 打包并使用

    gzip
    登录后复制
    压缩 (.tar.gz 或 .tgz):

    tar -czvf myarchive.tar.gz /path/to/directory
    # -z: 调用gzip进行压缩/解压缩
    登录后复制

    这是最常用的方式,生成的文件后缀通常是

    .tar.gz
    登录后复制
    或简写
    .tgz
    登录后复制

  • 打包并使用

    bzip2
    登录后复制
    压缩 (.tar.bz2 或 .tbz):

    tar -cjvf myarchive.tar.bz2 /path/to/directory
    # -j: 调用bzip2进行压缩/解压缩
    登录后复制

    bzip2
    登录后复制
    通常比
    gzip
    登录后复制
    压缩率更高,但速度稍慢。

  • 打包并使用

    xz
    登录后复制
    压缩 (.tar.xz 或 .txz):

    tar -cJvf myarchive.tar.xz /path/to/directory
    # -J: 调用xz进行压缩/解压缩 (注意是大写J)
    登录后复制

    xz
    登录后复制
    提供最高的压缩率,但速度也最慢,对CPU资源消耗也更大。

  • 解压归档文件 (到当前目录):

    tar -xvf myarchive.tar           # 解压 .tar
    tar -xzvf myarchive.tar.gz       # 解压 .tar.gz 或 .tgz
    tar -xjvf myarchive.tar.bz2      # 解压 .tar.bz2 或 .tbz
    tar -xJvf myarchive.tar.xz       # 解压 .tar.xz 或 .txz
    # -x: 提取文件
    登录后复制

    解压时,

    tar
    登录后复制
    会自动识别压缩类型(如果文件后缀正确),但显式指定
    -z
    登录后复制
    ,
    -j
    登录后复制
    ,
    -j
    登录后复制
    是个好习惯。

    豆包AI编程
    豆包AI编程

    豆包推出的AI编程助手

    豆包AI编程 483
    查看详情 豆包AI编程
  • 解压到指定目录:

    tar -xzvf myarchive.tar.gz -C /path/to/destination
    # -C: 指定解压目录 (Change directory)
    登录后复制
  • 查看归档文件内容 (不解压):

    tar -tvf myarchive.tar
    tar -tzvf myarchive.tar.gz
    # -t: 列出归档内容
    登录后复制

    这个命令可以让你在解压前先看看里面有什么,避免不必要的解压操作,特别是当你对文件内容不确定时。

CentOS上tar命令的基本用法与高级技巧

tar
登录后复制
命令在CentOS上是系统管理和数据备份的基石,它的基础用法大家基本都清楚,但有些高级技巧和参数,在实际操作中能帮上大忙。比如,有时候我们只想打包某个目录下的特定文件类型,或者需要排除一些不必要的文件,
tar
登录后复制
都能很好地应对。

一个我经常用到的场景是,打包一个项目目录,但要排除掉

node_modules
登录后复制
.git
登录后复制
这种体积庞大或不需要备份的目录。这时候
--exclude
登录后复制
参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打包当前目录,排除node_modules和.git目录
tar -czvf myproject_backup.tar.gz . --exclude=./node_modules --exclude=./.git
# 注意:路径要和tar命令操作的相对路径一致,如果tar . 则exclude也要用./
登录后复制

另外,如果你想打包后直接通过网络传输,或者在处理非常大的文件时,可以考虑使用管道(pipe)。比如,直接将

tar
登录后复制
的输出通过
ssh
登录后复制
发送到另一台服务器,而不在本地创建临时文件:

tar -czf - /path/to/source | ssh user@remote_host "cat > /path/to/destination/backup.tar.gz"
登录后复制

这里

-
登录后复制
表示
tar
登录后复制
的输出是标准输出,而不是文件。这种方式在远程备份或迁移数据时特别高效。

tar与gzip、bzip2、xz:性能、压缩率与适用场景

很多人刚接触

tar
登录后复制
时,会把它的打包功能和压缩功能混为一谈,觉得
tar
登录后复制
本身就能压缩。其实不是,
tar
登录后复制
只负责归档,也就是把一堆文件和目录塞到一个
.tar
登录后复制
文件里,而压缩是
gzip
登录后复制
bzip2
登录后复制
xz
登录后复制
这些独立工具的活儿。
tar
登录后复制
命令中的
-z
登录后复制
-j
登录后复制
-j
登录后复制
选项,只是方便地调用了这些外部工具。

  • gzip
    登录后复制
    (选项
    -z
    登录后复制
    )
    :

    • 特点: 压缩速度最快,但压缩率相对最低。
    • 适用场景: 对速度要求高,或者数据量不是特别巨大,或者CPU资源有限的场景。比如日常的日志文件打包、小规模备份。文件后缀通常是
      .tar.gz
      登录后复制
      .tgz
      登录后复制
  • bzip2
    登录后复制
    (选项
    -j
    登录后复制
    )
    :

    • 特点: 压缩率比
      gzip
      登录后复制
      高,但压缩和解压速度都比
      gzip
      登录后复制
      慢。
    • 适用场景: 当你希望在可接受的速度范围内获得更好的压缩率时。例如,对不太频繁访问但需要长期存储的归档文件。文件后缀通常是
      .tar.bz2
      登录后复制
      .tbz
      登录后复制
  • xz
    登录后复制
    (选项
    -j
    登录后复制
    )
    :

    • 特点: 压缩率最高,但压缩和解压速度最慢,对CPU和内存的消耗也最大。
    • 适用场景: 对压缩率有极致要求,且不那么看重时间成本的场景。比如,发布软件的源代码包、长期归档的数据、或者在存储空间非常宝贵的情况下。文件后缀通常是
      .tar.xz
      登录后复制
      .txz
      登录后复制

在我个人的经验中,如果不是特别大的文件或者对存储空间有严格限制,我通常会选择

gzip
登录后复制
。它在速度和压缩率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但如果需要归档一个几百GB甚至几TB的数据库备份,并且希望尽可能节省磁盘空间,那我可能会倾向于
xz
登录后复制
,即使它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选择哪个工具,真的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资源限制来权衡。

处理大型文件或目录:tar的性能考量与优化技巧

当我们在CentOS上使用

tar
登录后复制
处理动辄几十GB甚至TB级别的大型文件或目录时,性能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我记得有一次需要打包一个存储了大量历史数据的日志服务器,目录结构复杂,文件数量庞大,直接
tar -czvf
登录后复制
下去,不仅慢得让人心焦,而且还可能遇到各种资源瓶颈。这时候,一些优化技巧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1. 分卷打包 (Splitting Archives): 如果你打包的文件最终会超过某个文件系统或传输协议的限制(比如FAT32不支持大于4GB的文件,或者你只想通过邮件发送小块数据),可以使用

    split
    登录后复制
    命令配合
    tar
    登录后复制
    进行分卷。

    # 先打包但不压缩
    tar -cvf - /path/to/large_directory | split -b 2G -d -a 3 large_directory.tar.
    # 这会生成 large_directory.tar.000, large_directory.tar.001 等文件,每个2GB。
    # -b 2G: 每2GB一个文件
    # -d: 使用数字后缀
    # -a 3: 后缀长度为3位
    
    # 解包时:
    cat large_directory.tar.* | tar -xvf -
    登录后复制

    这种方式在分发大型归档时非常实用,也避免了单一大文件可能带来的问题。

  2. 排除不必要的文件/目录 (

    --exclude
    登录后复制
    ): 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优化手段之一。在打包前仔细分析源目录,排除掉那些临时文件、缓存、日志、版本控制元数据(如
    .git
    登录后复制
    .svn
    登录后复制
    )或编译生成物(如
    node_modules
    登录后复制
    target
    登录后复制
    )等。这些文件往往占据大量空间,但对备份来说价值不大。

    tar -czvf my_backup.tar.gz /path/to/project \
        --exclude='*.log' \
        --exclude='tmp/' \
        --exclude='cache/' \
        --exclude='node_modules'
    登录后复制

    注意

    --exclude
    登录后复制
    的路径匹配规则,它通常是相对于你
    tar
    登录后复制
    命令所操作的根目录。

  3. 监控进度 (

    pv
    登录后复制
    命令): 对于长时间运行的
    tar
    登录后复制
    操作,没有进度条会让人很焦虑。
    pv
    登录后复制
    (Pipe Viewer) 是一个非常棒的工具,可以显示数据通过管道的进度。

    tar -czf - /path/to/large_directory | pv -s $(du -sb /path/to/large_directory | awk '{print $1}') | cat > my_backup.tar.gz
    # 或者更简单,但无法预估总大小:
    # tar -czf - /path/to/large_directory | pv > my_backup.tar.gz
    登录后复制

    pv
    登录后复制
    会给你一个实时的进度条、传输速度和预计剩余时间,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4. 使用

    ionice
    登录后复制
    nice
    登录后复制
    调整优先级:
    如果
    tar
    登录后复制
    操作在生产服务器上运行,你可能不希望它占用过多的I/O或CPU资源,影响其他服务的性能。
    ionice
    登录后复制
    可以调整I/O优先级,
    nice
    登录后复制
    可以调整CPU优先级。

    # 以较低的I/O优先级运行tar
    ionice -c 3 tar -czvf my_backup.tar.gz /path/to/large_directory
    
    # 以较低的CPU优先级运行tar
    nice -n 19 tar -czvf my_backup.tar.gz /path/to/large_directory
    登录后复制

    这能让

    tar
    登录后复制
    在后台“安静地”工作,减少对前台服务的影响。

  5. 考虑文件系统缓存和I/O优化: 对于非常大的归档,文件系统的读写性能是关键。确保你的磁盘I/O不是瓶颈。如果可能,在高速存储(如SSD)上进行打包和解包操作。此外,Linux的内核会进行文件系统缓存,对于重复读写同一个文件,第二次会快很多。但对于一次性的大文件归档,这个效果不明显。

这些技巧的运用,能让

tar
登录后复制
这个看似简单的工具,在面对真实世界复杂和庞大的数据时,变得更加高效和可控。毕竟,不是所有场景都允许我们“等它慢慢跑完”。

以上就是CentOS下怎么安装tar_CentOS解压与安装tar打包软件教程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下载
来源:php中文网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最新问题
开源免费商场系统广告
热门教程
更多>
最新下载
更多>
网站特效
网站源码
网站素材
前端模板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讲师合作 广告合作 最新更新 English
php中文网:公益在线php培训,帮助PHP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服务号 技术交流群
PHP中文网订阅号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PHP中文网APP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