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smartctl是smartmontools工具中的命令行程序,用于读取硬盘S.M.A.R.T.信息,检测坏道及健康状态。它能检查重映射扇区、待处理扇区、离线无法纠正扇区、温度、通电时间等指标,通过short或long自检测试磁盘健康。ID 5、197、198值异常即提示坏道风险,发现坏道应立即备份数据并更换硬盘。

在Linux系统中,要检测磁盘是否存在坏道,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是利用
工具进行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健康检查。它能告诉你硬盘的“健康状况”,包括潜在的、甚至已经出现的物理缺陷。
要使用
进行磁盘健康检查,首先你可能需要安装它,它通常是
包的一部分。安装后,你可以通过指定设备路径来检查特定磁盘。
一个典型的步骤是运行一个快速自检(short self-test)来查看是否有明显的、新出现的错误。这通常只需要几分钟。
sudo smartctl -t short /dev/sda
登录后复制
这里的
需要替换成你实际要检测的硬盘设备名,比如
或
。
测试完成后,你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测试结果和S.M.A.R.T.信息:
sudo smartctl -a /dev/sda
登录后复制
你会看到一大堆输出。关键是查找
Reallocated_Sector_Ct
登录后复制
(重映射扇区计数)、
Current_Pending_Sector_Ct
登录后复制
(当前待处理扇区计数)和
Offline_Uncorrectable
登录后复制
(离线无法纠正扇区计数)这些属性。如果
Reallocated_Sector_Ct
登录后复制
不为零,说明硬盘已经检测到并替换了一些坏道。
Current_Pending_Sector_Ct
登录后复制
如果有值,则表示有扇区读写失败,正在等待重新分配。这通常是坏道的前兆。
Offline_Uncorrectable
登录后复制
更是直接指示有无法修复的坏道。
对于更彻底的检查,特别是怀疑有隐匿性坏道时,可以运行一个长时间自检(long self-test)。这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具体取决于硬盘容量。
sudo smartctl -t long /dev/sda
登录后复制
同样,完成后用
sudo smartctl -a /dev/sda
登录后复制
查看结果。长时间测试会更全面地扫描整个磁盘表面。
我个人经验是,
Current_Pending_Sector_Ct
登录后复制
这个值如果开始增长,那就真的要小心了,数据备份要赶紧提上日程。因为这意味着硬盘正在挣扎,随时可能“撂挑子”。
smartctl 是什么,它能检测哪些问题?
实际上是
套件中的一个命令行工具,它与硬盘、SSD 内置的S.M.A.R.T.系统进行交互。S.M.A.R.T.本身就是一套监控硬盘健康状况的技术标准,它会记录硬盘的各种运行参数,比如通电时间、温度、读写错误率、寻道错误率等等。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硬盘自己的“体检报告系统”。
的作用就是把这份报告调出来给你看。它能检测到的问题非常广泛,不仅仅是坏道。它可以告诉你:
-
扇区重映射情况: 这是最直接的坏道指示。硬盘在发现坏扇区后,会尝试将其标记为不可用,并用备用区域的扇区替换它。
Reallocated_Sector_Ct
登录后复制
就是这个计数。
-
待处理扇区:
Current_Pending_Sector_Ct
登录后复制
表示那些在读取时遇到问题,但还没被确认为坏道并重映射的扇区。这些通常是“可疑分子”,很可能在下次写入失败后被重映射。
-
温度: 硬盘过热是导致寿命缩短和错误增加的重要原因。
-
通电时间/循环次数: 这些反映了硬盘的使用强度和寿命消耗。
-
读写错误率: 尽管硬盘内部有纠错机制,但如果原始错误率过高,也是个不好的信号。
-
寻道错误率: 机械硬盘特有,反映磁头寻道是否顺畅。
-
掉电次数: 对SSD来说,不正常的掉电次数可能影响其寿命。
所以,
提供的不仅仅是坏道信息,它更像是一个全面的诊断工具,能让你对硬盘的“亚健康”状态有所察觉。我觉得,定期检查这些值,比等到硬盘彻底挂掉才发现要明智得多。
如何运行 磁盘自检并解读结果?
运行
自检,我们主要依赖
sudo smartctl -t [test_type] /dev/sdX
登录后复制
命令。
可以是
(快速)或
(长时间)。
测试通常会检查硬盘的关键部件和数据缓冲,以及一小部分磁盘表面。它运行得很快,适合日常的快速健康检查。我通常在系统感觉有点不对劲,或者想快速确认硬盘状态时跑一下这个。
测试则会对整个磁盘表面进行逐扇区扫描,耗时较长,但能发现更多潜在的坏道。如果你怀疑硬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者想做一次彻底的体检,就应该选择
测试。
执行测试后,最关键的步骤是解读
smartctl -a /dev/sdX
登录后复制
的输出。你需要重点关注
SMART Attributes Data
登录后复制
和
这两个部分。
在
SMART Attributes Data
登录后复制
中,以下几个属性是重中之重:
-
ID 5: Reallocated_Sector_Ct (重映射扇区计数): 这个值不应该大于0。如果它开始增长,意味着硬盘已经将一些坏扇区重新映射到了备用区域。这就像是你的房子有了裂缝,虽然补上了,但裂缝本身就是个警示。
-
ID 197: Current_Pending_Sector_Ct (当前待处理扇区计数): 这个值也应该保持为0。任何非零值都意味着有扇区在读取时遇到了问题,硬盘正试图决定是否将其标记为坏道并重映射。这是硬盘即将出现坏道的强烈信号。
-
ID 198: Offline_Uncorrectable (离线无法纠正扇区计数): 这个值通常和
Current_Pending_Sector_Ct
登录后复制
关联。如果它不为零,表示有扇区在离线扫描中被发现无法纠正。这基本上就是已确认的、无法挽回的坏道。
至于
,它会显示你运行过的自检结果。
列会告诉你测试是
Completed without error
登录后复制
还是
。如果失败了,
会指出第一个错误发生的逻辑块地址,这对于定位问题很有帮助。
举个例子,如果我看到
Reallocated_Sector_Ct
登录后复制
从0变成了10,或者
Current_Pending_Sector_Ct
登录后复制
从0变成了5,我就会立即开始考虑数据备份和硬盘更换计划。这些数字,哪怕只是很小,也是一个清晰的信号。
发现坏道后我该怎么办?
一旦
的报告显示你的硬盘存在坏道(无论是已重映射的,还是待处理的),最首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
数据备份。这不是建议,这是命令。立即将所有重要数据复制到另一块健康的硬盘、云存储或任何可靠的介质上。因为坏道一旦出现,通常意味着硬盘的健康状况正在走下坡路,随时可能彻底失效。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读写失败会不会导致更多
数据丢失。
备份完成后,你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停止使用该硬盘进行重要操作: 尽量避免在该硬盘上进行大量写入操作,特别是新的数据。读操作也要谨慎,因为每次读取都可能触发更多的扇区问题。
-
评估硬盘寿命: 对于机械硬盘,出现坏道通常意味着其物理寿命正在接近终点。对于SSD,虽然也有类似的“坏块”管理机制,但如果出现大量错误,也表明其健康度下降。
-
更换硬盘: 这是最彻底也最推荐的解决方案。一块有坏道的硬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炸。更换一块新的、健康的硬盘可以彻底消除这个隐患。虽然有些工具可以尝试“屏蔽”坏道,但那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数据进一步损坏。我个人不建议在生产环境或存储重要数据的硬盘上尝试这种“修复”。
-
利用坏道信息进行恢复(非常规): 如果是无法备份的极端情况,并且你对数据恢复有一定了解,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数据恢复工具(如 )来尽可能地挽救数据。这些工具在读取坏道时会跳过或多次尝试,尽量读取有效数据。但请注意,这本身就是高风险操作,通常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总的来说,发现坏道就像医生告诉你身体里长了肿瘤,虽然可能是良性的,但最佳方案往往是切除。对于硬盘来说,这个“切除”就是更换。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数据无价。
以上就是如何在Linux中检测磁盘坏道 Linux smartctl健康检查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