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以根目录/为起点,采用树状结构组织文件,各目录有明确用途:/存放系统必要命令和配置,/home和/root为用户主目录,/var、/tmp等管理可变与临时数据,/dev、/proc、/sys提供设备与系统信息,/boot存放启动文件,/media和/mnt用于挂载外部设备,/opt用于第三方软件安装。

Linux文件系统采用树状结构,所有文件和目录都从根目录开始组织。了解其结构有助于系统管理、故障排查和权限控制。下面是对Linux文件系统各主要目录的详细解析。
整个文件系统的起点,所有其他目录和文件都挂载在根目录下。不能删除或移动根目录。
存放系统启动和运行所必需的常用命令,如 ls、cp、mv、rm 等。这些命令对所有用户可用。
关键点:
存放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管理命令,如 fdisk、ifconfig、reboot 等。
特点:
几乎所有系统和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都放在这里。
常见配置文件包括:
每个普通用户都有一个以用户名命名的子目录,用于存放个人文件和配置。
例如:
用户主目录中以“.”开头的文件为隐藏配置文件(如 .bashrc)。
与 /home 不同,root用户的家目录是 /root,而不是 /home/root。这是出于安全考虑,确保即使 /home 挂载失败,管理员仍能登录系统。
存放 /bin 和 /sbin 中命令所依赖的共享库文件。
例如 libc.so.6、ld-linux.so 等。
全称“Unix System Resources”,存放非关键但常用的程序和文件。
主要子目录:
存放运行时不断变化的文件。
常见子目录:
/tmp:系统重启后通常清空,所有用户可读写。
/var/tmp:临时文件保留时间更长,重启后可能保留。
建议程序使用 /tmp,但注意不要存放敏感数据。
包含设备文件,Linux将硬件设备抽象为文件。
由udev或devtmpfs动态管理。
虚拟文件系统,提供内核和进程的运行时信息。
这些文件不占用磁盘空间,内容由内核动态生成。
另一个虚拟文件系统,用于导出内核设备模型信息。
支持设备热插拔、电源管理等,主要用于内核与用户空间通信。
例如 /sys/class/net/ 显示网络接口信息。
存放系统启动后需要的临时文件,如PID文件、锁文件、套接字等。
在系统启动早期挂载,取代旧的 /var/run。
内容在重启后丢失。
包含启动Linux系统所需的文件。
建议单独分区,便于管理不同内核版本。
/media:可移动设备的自动挂载点(如U盘、光盘)。
/mnt:临时手动挂载文件系统的目录,常用于管理员操作。
两者都不存放实际数据,只是访问其他文件系统的入口。
用于安装第三方或大型商业软件(如Google Chrome、MATLAB)。
每个软件通常以独立子目录存放,便于管理。
基本上就这些。掌握每个目录的用途,能更高效地管理系统,避免误操作。虽然不同发行版略有差异,但核心结构保持一致。理解这些路径的设计逻辑,对日常使用和故障排查都很有帮助。
以上就是Linux文件系统结构详细解析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