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对象分为可变和不可变两类,区别在于创建后能否修改其内容。可变对象(如列表、字典、集合)允许原地修改,内存地址不变;不可变对象(如整数、字符串、元组)一旦创建内容不可更改,任何“修改”实际是创建新对象。这种机制影响函数参数传递、哈希性、并发安全和性能优化。例如,不可变对象可作为字典键,因具有固定哈希值;而可变对象则不能。判断可变性可通过尝试修改并观察id()是否变化,或使用hash()检查是否可哈希。理解此差异有助于避免副作用和潜在bug,提升代码可预测性与健壮性。

Python中的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可变对象和不可变对象。核心区别在于,可变对象在创建后其内部状态可以被修改,而不可变对象一旦创建,其值就不能再改变。如果看起来它们“变”了,那通常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象。理解这一点,对于写出健壮、可预测的Python代码至关重要。
在Python的世界里,对象的“可变性”(mutability)和“不可变性”(immutability)是理解其工作机制的关键概念。简单来说,一个可变对象就像一块橡皮泥,你可以随意捏扁搓圆,改变它的形状,但它依然是那块橡皮泥,内存地址不变。而不可变对象则更像是一块雕塑,一旦完成,你就不能再改变它。任何对它的“修改”操作,实际上都是在旁边重新雕刻了一块新的雕塑。
这种设计哲学渗透在Python的方方面面。比如,当你有一个列表(list),你可以直接在原地添加元素、删除元素,甚至修改特定位置的值,这些操作都不会改变列表本身的内存地址。但如果你有一个字符串(string),尝试修改它的某个字符,Python会直接报错,因为字符串是不可变的。所有看似修改字符串的操作,比如字符串拼接,实际上都是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字符串对象。
这种区分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尤其是在函数参数传递、多线程编程(虽然Python的GIL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并发数据修改的问题,但理解可变性依然重要)、以及作为字典键或集合元素时。我个人觉得,很多初学者在遇到意料之外的行为时,往往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对象的可变性。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谈到可变对象,我们最常打交道的莫过于列表(
list
dict
set
列表(
list
my_list = [1, 2, 3]
my_list.append(4)
my_list
[1, 2, 3, 4]
id(my_list)
my_list = [1, 2, 3]
print(f"原始列表: {my_list}, ID: {id(my_list)}")
my_list.append(4) # 在原地修改
print(f"添加元素后: {my_list}, ID: {id(my_list)}")
my_list[0] = 10 # 修改第一个元素
print(f"修改元素后: {my_list}, ID: {id(my_list)}")字典(
dict
my_dict = {'a': 1, 'b': 2}
print(f"原始字典: {my_dict}, ID: {id(my_dict)}")
my_dict['c'] = 3 # 添加新键值对
print(f"添加元素后: {my_dict}, ID: {id(my_dict)}")
my_dict['a'] = 10 # 修改值
print(f"修改值后: {my_dict}, ID: {id(my_dict)}")集合(
set
my_set = {1, 2, 3}
print(f"原始集合: {my_set}, ID: {id(my_set)}")
my_set.add(4) # 添加元素
print(f"添加元素后: {my_set}, ID: {id(my_set)}")
my_set.remove(1) # 删除元素
print(f"删除元素后: {my_set}, ID: {id(my_set)}")此外,像
bytearray
与可变对象相对,不可变对象一旦创建,其值就无法改变。这听起来可能有点限制,但实际上,这种特性带来了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最典型的不可变对象包括数字(
int
float
complex
str
tuple
frozenset
数字类型,例如整数和浮点数,是不可变的。当你写
x = 5
x = x + 1
5
6
x
x = 5
print(f"原始整数: {x}, ID: {id(x)}")
x = x + 1 # 实际上是创建了一个新的整数对象 6
print(f"加1后: {x}, ID: {id(x)}") # ID会改变字符串(
str
s = "hello" + " world"
"hello world"
s = "hello"
print(f"原始字符串: {s}, ID: {id(s)}")
s += " world" # 实际上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字符串对象
print(f"拼接后: {s}, ID: {id(s)}") # ID会改变元组(
tuple
my_tuple = (1, 2, [3, 4])
print(f"原始元组: {my_tuple}, ID: {id(my_tuple)}")
# my_tuple[0] = 10 # 这会报错,因为元组不可变
# print(f"尝试修改元素: {my_tuple}, ID: {id(my_tuple)}")
my_tuple[2].append(5) # 元组中的列表是可变的,所以可以修改
print(f"修改元组内列表后: {my_tuple}, ID: {id(my_tuple)}") # 元组ID不变冻结集合(
frozenset
bytes
Python区分可变与不可变对象,绝不是为了增加复杂性,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设计考量,这些考量最终提升了语言的实用性、安全性和性能。我个人认为,这体现了Python在灵活性和健壮性之间寻求平衡的智慧。
首先,哈希性(Hashability)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不可变对象通常是“可哈希的”(hashable),这意味着它们有一个固定的哈希值,这个哈希值在对象的生命周期内不会改变。这使得不可变对象能够被用作字典的键(
dict
set
其次,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不可变对象一旦创建就不能被修改,这在很多场景下非常有用。比如,当你将一个不可变对象传递给函数时,你可以确信函数不会意外地修改原始对象。这减少了副作用(side effects)的发生,使得代码更容易理解和调试。在并发编程中,虽然Python的GIL(全局解释器锁)限制了多线程的并行执行,但在多进程或异步编程中,不可变数据结构能有效避免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s),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线程安全的。
再者,性能优化。Python解释器可以对不可变对象进行一些内部优化。例如,对于小整数(-5到256)和某些短字符串,Python会进行“interning”(驻留),即在内存中只保留一份副本。当你创建多个相同值的不可变对象时,它们可能都指向内存中的同一个对象,这节省了内存。
a = 1 b = 1 print(id(a) == id(b)) # True,因为小整数被驻留 s1 = "hello" s2 = "hello" print(id(s1) == id(s2)) # True,短字符串也被驻留 l1 = [1, 2] l2 = [1, 2] print(id(l1) == id(l2)) # False,列表是可变的,即使内容相同也是不同对象
最后,函数式编程范式。不可变性是函数式编程的核心原则之一。它鼓励我们编写没有副作用的函数,即函数只接收输入,产生输出,而不修改任何外部状态。这使得代码更模块化,更容易测试和组合。虽然Python不是纯粹的函数式语言,但不可变对象的存在,无疑为追求这种风格的开发者提供了便利。
在我看来,这种区分是Python设计哲学的一个缩影:提供强大的工具,同时也要求开发者理解这些工具的特性,以便更好地驾驭它们。忽略可变性与不可变性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一些难以追踪的bug,比如在默认参数中使用可变对象。
在Python中,判断一个对象是可变还是不可变,通常有几种方法,有些是经验性的,有些则是通过内置函数进行验证。这不是一个“一刀切”的检查,更像是结合对Python数据类型的理解和一些小技巧。
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我个人最常用的,就是尝试修改它。 如果你能成功地在原地修改对象的内容,并且
id()
my_list = [1, 2]
print(f"修改前ID: {id(my_list)}")
my_list.append(3)
print(f"修改后ID: {id(my_list)}") # ID通常不变,列表可变如果尝试修改会抛出错误(比如
TypeError: 'str'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id()
my_string = "hello"
print(f"修改前ID: {id(my_string)}")
# my_string[0] = 'H' # 这会报错
my_string = my_string + " world" # 这会创建新对象
print(f"修改后ID: {id(my_string)}") # ID会变,字符串不可变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是哈希性(Hashability)。可哈希的对象通常是不可变的。你可以使用内置的
hash()
hash()
__hash__
__eq__
hash()
TypeError
print(f"整数1的哈希值: {hash(1)}") # 可哈希
print(f"字符串'abc'的哈希值: {hash('abc')}") # 可哈希
print(f"元组(1, 2)的哈希值: {hash((1, 2))}") # 可哈希
try:
hash([1, 2])
except TypeError as e:
print(f"列表不可哈希: {e}") # 列表不可哈希
try:
hash({'a': 1})
except TypeError as e:
print(f"字典不可哈希: {e}") # 字典不可哈希最后,查阅Python文档或经验。对于内置类型,记住哪些是可变、哪些是不可变,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比如:
int
float
complex
str
tuple
frozenset
bytes
list
dict
set
bytearray
对于自定义对象,它们默认是可变的,除非你特意通过一些技巧(比如使用
__slots__
以上就是Python中的可变对象和不可变对象有哪些?区别是什么?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