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Drools规则引擎中,规则的触发依赖于工作内存(Working Memory)中事实(Fact)的状态。当一个事实被插入到工作内存时,Drools会利用Rete算法构建一个高效的网络来匹配规则条件。然而,当这些事实的属性在外部Java代码中被修改时,Drools并不会自动感知这些变化并重新评估相关规则。
考虑以下Drools规则片段:
rule "Trade Restriction Rule"
when
$tradeEvent : TradeEvent(bookShortName == "FMBTHQLA")
p : PanicButtonManager(panicModeEnabled) // 期望此条件随p.panicModeEnabled的变化而更新
then
modify ($tradeEvent){
messageCode = "PM003",
message = "HQLA: FMBTHQLA is restricted to HQLA mode. Panic status: " + p.isPanicModeEnabled(),
tradeValidationStatus = STATUS.ERROR
}
end用户观察到,当PanicButtonManager对象p的panicModeEnabled字段在外部Java代码中发生变化时,when部分的p : PanicButtonManager(panicModeEnabled)条件并未如预期地重新评估。这意味着即使panicModeEnabled已经变为true,如果规则在变化前已经匹配,它可能仍会使用旧的false状态。然而,在then部分的message中,p.isPanicModeEnabled()却能正确地打印出最新的状态。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Drools的Rete算法优化。Rete网络为了高效匹配,会缓存事实的状态。当一个事实被插入到工作内存时,它的当前状态被Rete网络“快照”并用于条件匹配。如果该事实的属性在工作内存外部被修改,或者在规则内部修改但没有显式通知Drools,Rete网络并不知道这个变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Drools提供了update()方法,用于显式地通知规则引擎某个事实的状态已发生变化,从而触发Rete网络对受影响规则的重新评估。
update()方法的作用是告知Drools工作内存中某个事实的属性已经改变。一旦被通知,Drools会重新将该事实传入Rete网络,并根据其新状态重新评估所有可能受影响的规则。
如果规则的then部分需要修改一个已存在于工作内存中的事实(而不是通过modify语句修改当前匹配的事实),并且希望这些修改能立即影响后续的规则评估,就需要使用update()。
例如,如果Trade Restriction Rule的then部分除了修改$tradeEvent,还需要改变PanicButtonManager的状态,并希望这个改变立即生效:
rule "Update PanicManager State and Trade"
when
$tradeEvent : TradeEvent(bookShortName == "FMBTHQLA")
p : PanicButtonManager(panicModeEnabled == false) // 假设条件是panicModeEnabled为false
then
// 1. 修改TradeEvent
modify ($tradeEvent){
messageCode = "PM003",
message = "HQLA: FMBTHQLA is restricted to HQLA mode. Panic status: " + p.isPanicModeEnabled(),
tradeValidationStatus = STATUS.ERROR
}
// 2. 修改PanicButtonManager的状态 (在规则内部进行)
p.setPanicModeEnabled(true); // 假设规则逻辑需要将恐慌模式开启
// 3. 显式通知Drools p的状态已改变,触发相关规则的重评估
update(p);
end注意: modify语句是Drools提供的一种特殊语法,它在修改事实属性的同时,会自动隐式地调用update()方法,因此对于modify ($tradeEvent),无需额外调用update($tradeEvent)。
这正是原始问题中PanicButtonManager状态在外部被修改,但Drools规则未感知的情况。当一个事实对象在Drools会话外部的Java代码中被修改时,必须通过KieSession接口显式地通知Drools。
假设PanicButtonManager对象p已经通过kieSession.insert(p)插入到工作内存,并且我们持有了它的FactHandle。
// 假设 kieSession 是当前的 KieSession 实例 // 假设 panicManagerFactHandle 是 PanicButtonManager 对象插入时返回的 FactHandle // 1. 从 KieSession 中获取 PanicButtonManager 实例 (如果需要,或直接使用已有的引用) FactHandle panicManagerFactHandle = ...; // 获取或保存 FactHandle PanicButtonManager p = (PanicButtonManager) kieSession.getObject(panicManagerFactHandle); // 2. 在外部Java代码中修改 PanicButtonManager 的属性 p.setPanicModeEnabled(true); // 将恐慌模式开启 // 3. 显式通知 Drools 工作内存中 p 的状态已改变 // 这会触发 Drools 重新评估所有依赖于 PanicButtonManager 状态的规则 kieSession.update(panicManagerFactHandle, p); // 4. 触发规则执行,使重评估后的规则能够被激活 kieSession.fireAllRules();
通过kieSession.update(factHandle, factObject),Drools被告知与factHandle关联的factObject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会重新将其传入Rete网络进行匹配。
modify 与 update 的区别:
FactHandle 的重要性: 当通过KieSession在外部更新事实时,必须提供该事实的FactHandle。FactHandle是Drools内部用于唯一标识工作内存中事实的引用。在插入事实时,kieSession.insert(factObject)会返回一个FactHandle,务必妥善保存它,以便后续进行更新或删除操作。
性能考量:update()操作会触发Rete网络对所有可能受影响的规则进行重新评估。如果频繁地对大量事实进行update()操作,可能会对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应仅在事实确实发生变化且需要规则引擎感知时才调用update()。在设计规则和应用时,需要权衡状态更新的频率和规则评估的效率。
Drools规则引擎在处理外部事实状态变化时,需要显式的通知才能触发条件的重新评估。通过理解Rete网络的工作原理,并正确使用update()方法(无论是规则内部的DLR语法还是外部Java代码中的kieSession.update()),开发者可以确保Drools规则始终基于最新的数据状态进行匹配和执行。正确管理事实的生命周期和状态更新,是构建健壮、高效Drools应用的关键。
以上就是Drools规则中外部事实更新与条件重评估:update() 方法的正确使用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