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热潮正掀起一场关于“泡沫”的广泛讨论,而OpenAI董事会主席Bret Taylor给出了一个既现实又富有远见的回答:我们确实正处在AI泡沫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AI无法带来深远的经济变革。
在最近接受The Verge采访时,Taylor呼应了OpenAI CEO Sam Altman此前的观点,明确表示:“当前无疑存在AI泡沫,有些人将会损失大量资金。” 他强调,正如历史上每一次颠覆性技术浪潮一样,这场AI革命必将造就少数赢家,同时让大批参与者付出惨痛代价。
但他也坚持认为,AI具备重塑全球经济的巨大潜力——泡沫的存在,并不否定其长期价值:
“我认为AI将深刻改变经济结构,就像互联网曾经做到的那样。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正处于投机过热的阶段。这两者完全可以并存。”
Taylor将当下AI的爆发式增长与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他指出,尽管当年无数dot-com公司在泡沫破裂后灰飞烟灭,但从宏观视角看,“1999年那些人对未来的设想,其实大方向是对的。”
像亚马逊、谷歌等如今的科技巨头,正是在那个狂热又混乱的时代萌芽并最终成长为全球经济的核心力量。这说明,即使市场短期失衡,长期趋势仍可能被验证为正确:
“如果你回顾全球GDP的变化,互联网到底创造了多少价值?影响了多少行业?或许可以说,1999年的乐观主义者最终是对的。它几乎改写了所有关键经济指标。”
Taylor进一步解释说,理解AI泡沫的关键在于区分“趋势的正确性”和“投资的成功率”。
以互联网早期为例,Webvan这样的公司因超前于基础设施而失败,但其“在线买菜”的理念后来被Instacart和DoorDash完美实现。同样,当年铺设光纤网络的企业纷纷破产,但这些“数字高速公路”最终成为整个数字经济的基石。
因此,他认为:
“坚信‘AI将重塑经济’是合理的;同时承认‘很多人会在过程中亏钱’也是清醒的。历史上,这两种情况经常同时发生。”
这意味着当前大量的资本投入,无论成败,都在为未来真正的AI应用积累技术和生态基础。然而,并非所有押注者都能活到收获的那一天。
面对“AI模型进步放缓”的说法,Taylor并不完全认同。他以代码生成为例,指出新一代模型在特定任务上仍能实现性能的跃迁式提升。不过他也承认,对于许多应用场景而言,现有模型已基本达到“够用”水平。
他预测,未来开发AI应用将更像“使用数据库”,而不是从零开始“构建数据库”。
针对MIT报告中提到的企业AI投入难以见效的问题,Taylor认为根源在于市场尚未成熟。目前很多企业正在经历所谓的“AI观光”——盲目尝试自研AI系统,结果往往复杂且低效。
他的建议是:与其自己造轮子,不如采购像Sierra(客服自动化)或Harvey(法律辅助)这类垂直领域的成熟AI产品。随着更多“应用型AI公司”涌现,企业将能直接购买解决具体问题的AI代理,从而真正释放AI的商业价值。
“我们现在还处于AI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没有一家公司能提供解决你所有业务难题的现成方案。所以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自己动手,要么耐心等待。”
以上就是OpenAI 董事会主席承认 AI 泡沫:有人会血赚也有人会血亏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