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MySQL查询缓存需配置my.cnf或my.ini中的query_cache_type、query_cache_size等参数,但该功能在MySQL 8.0中已被移除,因存在锁竞争、内存碎片等问题,建议使用Redis等应用层缓存替代。

MySQL安装后要配置查询缓存,核心就是修改其主配置文件
my.cnf
my.ini
[mysqld]
在大多数情况下,配置查询缓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参数:
解决方案
配置MySQL查询缓存,你需要编辑MySQL的配置文件。这个文件通常位于
/etc/mysql/my.cnf
/etc/my.cnf
/usr/local/mysql/etc/my.cnf
my.ini
定位配置文件: 你可以通过
mysql --help | grep "Default options"
编辑配置文件: 使用文本编辑器打开找到的配置文件。在
[mysqld]
[mysqld] query_cache_type = 1 query_cache_size = 64M query_cache_limit = 1M
query_cache_type
0
OFF
1
ON
SELECT SQL_NO_CACHE ...
2
DEMAND
SELECT SQL_CACHE ...
DEMAND
ON
query_cache_size
K
M
G
32M
64M
query_cache_limit
重启MySQL服务: 修改配置文件后,必须重启MySQL服务才能使配置生效。
sudo systemctl restart mysql
sudo service mysql restart
重启后,可以通过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我个人在做数据库优化时,往往会第一个跳过考虑的选项,尤其是对于现代的Web应用。简单来说,它可能提升性能,但更多时候,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比正面收益更大,或者说,它的适用场景非常有限。
查询缓存的工作原理是,当一个查询语句执行完毕,并且其结果符合缓存条件时,MySQL会将这个查询语句和结果存储起来。下次如果遇到完全相同的查询语句(包括大小写、空格、注释等都必须完全一致),并且涉及到的表数据没有发生任何变化,MySQL就会直接返回缓存中的结果,而不需要再次解析、优化、执行查询。听起来很美对吧?
问题就出在“涉及到的表数据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一点上。只要任何被缓存查询所涉及的表发生任何数据修改(
INSERT
UPDATE
DELETE
TRUNCATE TABLE
ALTER TABLE
DROP TABLE
所以,查询缓存适合的场景是:
如果你的应用场景符合这三点,那可以尝试配置。但如果不是,我建议你把精力放在优化SQL语句、建立合适的索引、或者考虑更高级的缓存方案(比如Redis、Memcached)上。这些往往能带来更稳定、更显著的性能提升。
配置完查询缓存,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它到底有没有发挥作用。光配置不监控,那是盲人摸象。我们可以通过
SHOW STATUS
在MySQL客户端中执行:
SHOW STATUS LIKE 'Qcache%';
你会看到一系列以
Qcache_
Qcache_hits
Qcache_inserts
Qcache_not_cached
query_cache_type
SQL_NO_CACHE
query_cache_limit
Qcache_lowmem_prunes
query_cache_size
Qcache_free_memory
Qcache_queries_in_cache
Qcache_total_blocks
如何判断命中率?
一个简单的命中率计算公式是:
Qcache_hits / (Qcache_hits + Qcache_inserts)
监控这些指标,最好是周期性地进行,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小时)记录一次,然后分析其变化趋势。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查询缓存在你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这其实是查询缓存最“致命”的问题,也是我前面提到,它往往不是我的首选优化方案的原因——它在MySQL 5.7.20中被弃用,并在MySQL 8.0中被完全移除。这个决策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其固有的设计缺陷和在现代数据库负载下的低效表现。
被移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query_cache_mutex
替代方案:
既然查询缓存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那我们应该如何实现类似的加速效果呢?
应用层缓存(Redis/Memcached):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替代方案。将频繁访问、变化不大的数据或查询结果缓存到应用层的缓存服务中(如Redis或Memcached)。应用在查询数据时,先从缓存中获取,如果缓存中没有,再去数据库查询,并将结果写入缓存。这种方式的优点是:
SQL语句和索引优化: 这永远是数据库优化的基石。一个设计良好、索引健全的数据库,其查询效率本身就很高,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额外的缓存层。
EXPLAIN
数据库连接池: 虽然不是直接的查询缓存,但一个配置合理的连接池可以显著减少连接建立和关闭的开销,提高数据库的整体响应速度。
物化视图(Materialized Views): 对于某些复杂的、耗时较长的报表查询,可以考虑在数据库层面创建物化视图。物化视图会预先计算并存储查询结果,当查询物化视图时,可以直接获取结果,无需再次执行底层查询。当然,这需要数据库本身支持,并且需要考虑视图的刷新策略。
总而言之,虽然MySQL查询缓存曾经是个不错的尝试,但其局限性使其无法适应现代数据库的需求。将重心放在应用层缓存、SQL优化和索引优化上,才是更明智、更可持续的数据库性能提升策略。
以上就是mysql安装后如何配置查询缓存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