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4 日消息,罗永浩昨晚更新了第五期播客内容,本期节目主要围绕他与 360 创始人周鸿祎的深度对话展开。

在回顾自己如何走上网红之路时,罗永浩坦言,当年上课的录音被传到网上,自己“被动”走红。他曾多次提到自己其实有中度社交恐惧,但过去没人相信,“说我社恐,大家觉得我在开玩笑。”
当话题转向“企业家做网红”这一现象时,周鸿祎认为其最大优势在于提前积累流量,为新产品发布铺路。“冷启动太难了。”他表示。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三大代价:一是容易被外界误解为“不务正业”;二是流量带来的反噬风险,说得越多越容易出错;三是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周鸿祎透露,今年他会将 80% 的精力回归产品本身,并正在考虑用 AI 技术来替代部分个人工作输出。
周鸿祎还指出,自从抖音在中国全面普及后,全国至少有 8 亿人——包括父母辈、同学朋友——每天都在刷短视频。“这东西特别有魔性,看一次就上瘾,大脑会被重塑。”他说,“很多人现在除了短视频,其他内容根本看不进去。”
他还提及一位中国前首富遭遇网暴的事件:“我知道他很委屈。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时代变了。如果公众不了解你,自然会产生误解。如果你不主动发声,没有自己的粉丝基础,那就只能任由对手定义你。”
谈及自己成为网红后的转变,周鸿祎分享了一次车展经历:“我去看了每一辆国产车,几乎每个展台都去支持了一下。”他表示这体现了自己近年来坚持的一个理念——广结善缘。“说实话,虽然外界觉得我像平头哥,谁都能怼,但很多人不知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那几家大厂对我都是能压就压,最近几年关系才缓和一点。”
他补充道:“我做了这么多努力,其实就是想给公司争取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否则巨头联手围堵,企业发展一定会举步维艰。”
对于外界关于“不务正业”的质疑,周鸿祎回应称:“如果我只是做个网红,不做产品,那确实空虚。可我毕竟创办过一家大型科技企业。”他强调,自己做网红并非放弃主业,而是在秘密研发 AI 产品。“AI 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出来的,所以我选择先积累影响力和用户基础,等产品上线时才能迅速打开市场。如果没有这些准备,冷启动会非常艰难。”
他也承认,这种策略带来了副作用。“最开始大家觉得我不务正业,后来推出‘纳米’系列,有人说‘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原来是为了推产品。”但他坚持认为,前期积累流量利大于弊。
由于长期进行 AI 科普,周鸿祎意识到流量本身具有双刃剑属性:“你越火,关注你的人越多,讨厌你的人也会越多。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节目讨论最多的话题仍是人工智能。周鸿祎表示,AI 所导致的职业替代远比历史上马车夫转行开出租车复杂得多。“人类社会是否已经为此做好准备?这需要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共同思考。”
在谈到 AI 与工作的融合时,他透露公司内部正在推动全员使用 AI 工具:“我们现在建立一种共识——哪怕用得不好,也要坚持用。”公司还组织了 AI 应用大赛。目前尚未因 AI 而大规模裁员,但对明确拒绝使用 AI 的员工,已具备合理辞退的理由。
最后,周鸿祎表达了对“机器人担任保安”这一设想的否定态度。他认为这是个伪命题,根源在于阿西莫夫三定律所警示的风险:防止 AI 失控。在他看来,人类在体能上无法抗衡机器人,因此绝不能赋予它们过多自主能力。
以上就是周鸿祎、罗永浩谈“老板做网红”带来的影响:流量反噬,言多必失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