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性能监控依赖Performance API,1. Navigation Timing提供重定向、DNS、TCP、TTFB、DOM交互、DOMContentLoaded及Load等关键时间点;2. Core Web Vitals包括LCP(<2.5s)、FID(<100ms)和CLS(<0.1)三项用户体验指标;3. Resource Timing通过getEntriesByType('resource')分析各资源加载细节;4. 内存与执行性能可借助performance.memory、console.time及User Timing API自定义标记。结合PerformanceObserver异步监听并上报数据,构建完整监控体系,需注意兼容性与采样率。

JavaScript中的性能监控主要依赖浏览器提供的 Performance API,它能帮助开发者获取页面加载、资源请求、脚本执行等关键阶段的时间数据。以下是常见的核心性能指标及其含义和用途:
performance.timing 和 navigationStart,反映页面整体加载过程:
web-vitals 库或 PerformanceObserver 获取。
performance.getEntriesByType('resource') 可获取每个资源(JS、CSS、图片等)的加载细节:
performance.memory 提供 JS 堆内存使用情况(如 total / used size),有助于发现内存泄漏。console.time() 和 console.timeEnd() 手动标记代码段执行时间。User Timing API(performance.mark(), measure())自定义性能标记,分析关键函数或流程耗时。基本上就这些。结合 PerformanceObserver 异步监听指标变化,并上报到监控系统,就能实现完整的前端性能监控体系。注意兼容性和采样率,避免过度收集影响性能本身。不复杂但容易忽略。
以上就是JavaScript中的性能监控(Performance Monitoring)指标有哪些?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