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o log是InnoDB实现事务持久性的关键机制,通过记录数据页的物理修改并顺序写入磁盘文件(ib_logfile0和ib_logfile1),在系统崩溃后可前滚恢复已提交事务;事务提交时,redo log必须落盘才算完成,由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参数控制刷盘策略(1最安全,0或2性能更高但有丢失风险);redo log循环写入固定大小文件,需等待脏页刷新后才能覆盖,合理设置大小可避免写阻塞。

MySQL通过InnoDB存储引擎的redo log(重做日志)来确保事务的持久性,即使在系统崩溃后也能恢复已提交的数据。redo log是实现ACID中D(Durability,持久性)的关键机制。
redo log是InnoDB存储引擎特有的物理日志,记录的是“对数据页做了什么修改”,比如“在某数据页上将某个字段的值从A改成了B”。它顺序写入磁盘上的两个文件(ib_logfile0和ib_logfile1),具有高写入性能。
与binlog不同,redo log是InnoDB内部使用的、用于崩溃恢复的物理日志,而binlog是逻辑日志,用于主从复制和审计。
当一个事务提交时,InnoDB会确保该事务产生的redo log被写入磁盘,这个过程称为“write and flush”。只要redo log落盘,即使此时数据库宕机,重启后也能根据这些日志重新应用更改,从而保证已提交事务不会丢失。
这个参数直接影响redo log的刷盘行为和数据安全性:
生产环境建议保持默认值1,以确保最高级别的数据安全。
redo log文件大小固定且数量有限(通常两个),采用环形方式写入。当写满时,InnoDB需要确保对应的数据页已经刷新到磁盘(checkpoint机制),然后才能覆盖旧的日志。
如果写入速度超过脏页刷新速度,可能导致写入阻塞,因此合理设置redo log大小(如每个文件1GB,共4个)有助于提升稳定性。
基本上就这些。redo log的存在让MySQL能在故障后恢复到崩溃前的状态,真正实现了事务的持久性保障。不复杂但容易忽略细节。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