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数据可视化:组合多聚合结果的条形图

花韻仙語
发布: 2025-10-05 08:25:19
原创
623人浏览过

python数据可视化:组合多聚合结果的条形图

本教程旨在解决如何将Pandas groupby()操作产生的不同聚合结果(如均值和总和)在同一张条形图中进行可视化的问题。通过详细讲解数据准备(使用reset_index()和pd.merge()合并数据框)和两种Matplotlib条形图绘制方法(垂直plt.bar和水平plt.barh),帮助读者高效地展示复杂的数据洞察。

在数据分析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组聚合,并对比不同聚合指标(例如,某项指标的平均值与总和)在同一维度上的表现。直接使用Pandas groupby().plot.barh() 方法虽然方便,但它通常只能绘制单一聚合结果的图表。当需要将多个聚合结果(如均值和总和)组合到同一张图中时,我们需要更灵活的Matplotlib绘图技巧。

数据准备:聚合与合并

要将不同聚合结果组合到一张图表中,核心思路是先将这些聚合结果分别计算出来,然后将它们合并到一个统一的数据框中。这样,我们就可以基于这个合并后的数据框进行灵活的绘图。

  1. 执行分组聚合 首先,对原始数据框 day_df 进行分组聚合。我们需要计算 cnt 列的均值 (mean) 和总和 (sum)。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模拟数据,实际项目中请替换为您的day_df
    data = {
        'yr': np.random.choice([0, 1], 100),
        'season': np.random.choice([1, 2, 3, 4], 100),
        'weathersit': np.random.choice([1, 2, 3], 100),
        'cnt': np.random.randint(100, 1000, 100)
    }
    day_df = pd.DataFrame(data)
    
    # 计算均值
    day_mean_dataframe = day_df.groupby(by=["yr", "season", "weathersit"]).agg({"cnt": "mean"})
    # 计算总和
    day_sum_dataframe = day_df.groupby(by=["yr", "season", "weathersit"]).agg({"cnt": "sum"})
    登录后复制
  2. 重置索引 (reset_index())groupby()操作通常会生成一个多级索引(MultiIndex)。为了方便后续的合并操作,我们需要将这些索引转换为普通列。reset_index()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点。

    day_mean_dataframe = day_mean_dataframe.reset_index()
    day_sum_dataframe = day_sum_dataframe.reset_index()
    登录后复制
  3. 合并数据框 (pd.merge()) 现在我们有了两个数据框,一个包含均值,一个包含总和。使用 pd.merge() 函数将它们合并。关键是指定用于合并的共同列(on 参数)以及为区分相同列名(例如 cnt)而添加的后缀(suffixes 参数)。

    merged_df = pd.merge(day_mean_dataframe, day_sum_dataframe, 
                         on=["yr", "season", "weathersit"], 
                         suffixes=('_mean', '_sum'))
    登录后复制

    合并后的 merged_df 将包含 yr, season, weathersit 作为共同的标识列,以及 cnt_mean 和 cnt_sum 两列,分别代表聚合的均值和总和。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可视化实现:组合条形图

数据准备就绪后,我们可以使用Matplotlib的 plt.bar() 或 plt.barh() 函数来绘制组合条形图。

聚好用AI
聚好用AI

可免费AI绘图、AI音乐、AI视频创作,聚集全球顶级AI,一站式创意平台

聚好用AI115
查看详情 聚好用AI

A. 垂直条形图 (plt.bar)

垂直条形图适用于类别标签较少的情况。我们将均值和总和的条形图并排绘制。

# 创建图和轴对象
fig, ax = plt.subplots(figsize=(14, 7))

# 为每个分组创建一个位置数组
r = np.arange(len(merged_df))
width = 0.4 # 条形图的宽度

# 绘制均值条形图
ax.bar(r - width/2, merged_df["cnt_mean"], width=width, label='平均值', color='skyblue')
# 绘制总和条形图,稍微偏移以便并排显示
ax.bar(r + width/2, merged_df["cnt_sum"], width=width, label='总和', color='lightcoral')

# 设置X轴刻度标签
# 将yr, season, weathersit组合成一个字符串作为标签
ax.set_xticks(r)
ax.set_xticklabels([f'{row.yr}, S{row.season}, W{row.weathersit}' 
                    for _, row in merged_df.iterrows()], 
                   rotation=90, ha='center') # 旋转标签以防重叠

# 添加图例和轴标签
ax.legend()
ax.set_xlabel('年份, 季节, 天气状况')
ax.set_ylabel('计数')
ax.set_title('不同天气状况下共享单车计数(平均值与总和)')
plt.tight_layout() # 自动调整布局,防止标签重叠
plt.show()
登录后复制

B. 水平条形图 (plt.barh)

当类别标签较多或标签内容较长时,水平条形图 (plt.barh) 通常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来显示标签。

# 创建图和轴对象
fig, ax = plt.subplots(figsize=(14, 8))

# 为每个分组创建一个位置数组
r = np.arange(len(merged_df))
height = 0.4 # 条形图的高度

# 绘制均值水平条形图
ax.barh(r - height/2, merged_df["cnt_mean"], height=height, label='平均值', color='skyblue')
# 绘制总和水平条形图,稍微偏移以便并排显示
ax.barh(r + height/2, merged_df["cnt_sum"], height=height, label='总和', color='lightcoral')

# 设置Y轴刻度标签
# 将yr, season, weathersit组合成一个字符串作为标签
ax.set_yticks(r)
ax.set_yticklabels([f'{row.yr}, S{row.season}, W{row.weathersit}' 
                    for _, row in merged_df.iterrows()])

# 添加图例和轴标签
ax.legend()
ax.set_xlabel('计数')
ax.set_ylabel('年份, 季节, 天气状况')
ax.set_title('不同天气状况下共享单车计数(平均值与总和)')
plt.tight_layout() # 自动调整布局,防止标签重叠
plt.show()
登录后复制

注意事项与最佳实践

  1. 索引处理:reset_index() 是将多级索引转换为列的关键一步,它使得 pd.merge() 能够正确地识别合并键,并简化后续的绘图操作。
  2. 标签可读性:当分组维度较多时(如本例中的 yr, season, weathersit),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字符串作为刻度标签非常重要。对于垂直条形图,可能需要 rotation=90 来防止标签重叠;对于水平条形图,标签通常有足够的空间。
  3. 图表美化:始终添加清晰的图例 (ax.legend())、轴标签 (ax.set_xlabel(), ax.set_ylabel()) 和图表标题 (ax.set_title()),以提高图表的可读性和信息传达能力。
  4. 条形图间距:通过调整 width (垂直条形图) 或 height (水平条形图) 以及条形图的起始位置 (r - width/2, r + width/2),可以控制条形图之间的间距和排列方式。
  5.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根据数据特征和可视化目标,选择垂直或水平条形图。当分类数量多或标签长时,水平条形图通常更优。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学习了如何将Pandas groupby()产生的不同聚合结果有效地合并并可视化在同一张条形图中。关键在于:

  1. 分别计算所需的聚合指标。
  2. 使用 reset_index() 将多级索引转换为列。
  3. 利用 pd.merge() 将不同的聚合结果合并到一个统一的数据框中。
  4. 使用Matplotlib的 plt.bar() 或 plt.barh() 函数,结合 np.arange() 和适当的偏移量,绘制并排的条形图。
  5. 优化刻度标签、图例和轴标签,确保图表清晰易懂。

掌握这些技巧,将使您能够更灵活、更专业地展示复杂的数据分析结果。

以上就是Python数据可视化:组合多聚合结果的条形图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下载
来源:php中文网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最新问题
开源免费商场系统广告
热门教程
更多>
最新下载
更多>
网站特效
网站源码
网站素材
前端模板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讲师合作 广告合作 最新更新 English
php中文网:公益在线php培训,帮助PHP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服务号 技术交流群
PHP中文网订阅号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PHP中文网APP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PHP中文网抖音号
发现有趣的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