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2025年Q3利润几近归零,步入至暗时刻
Part 1 从辉煌到困境:利润断崖式下滑
2025年前三季度,保时捷的经营状况遭遇“断崖式”冲击。
集团营业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相较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大幅缩水,营业利润率也从14.1%骤降至0.2%。作为曾经德国最赚钱的汽车制造商,如今卖着高价车型却几乎无利可图,不禁令人质疑其商业模式是否正在失效。
尽管销量和收入并未出现剧烈波动:
◎ 全球交付量为21.2万辆,同比下降6%;
◎ 销售收入达268.6亿欧元,同比微降6%。
然而,表面稳定的销售数据之下,利润却被巨额一次性支出与外部环境冲击彻底吞噬。仅第三季度,运营亏损就高达9.66亿欧元,创下自1991年上市以来的最大单季亏损纪录。
此次危机主要源于三大压力源:
◎ 战略重组成本高达31亿欧元。保时捷已宣布推迟多款纯电车型的研发进程,放弃自主电池生产计划,并大幅削减研发资本化投入。同时,公司将在2025年内裁减近2000名临时岗位,并正与工会协商新一轮人员优化方案。这些举措虽短期内严重拖累财报表现,但被视为减轻长期负担的关键步骤。
◎ 中国市场的衰退超出预期。作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受宏观经济放缓影响,高净值客户消费意愿减弱,叠加本土新能源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强势崛起,保时捷燃油车原有的溢价优势逐渐丧失。前三季度在华销量仅为3.11万辆,同比下滑24.5%,远低于巅峰时期的水平。销售网络也从150家缩减至135家,渠道持续“瘦身”。
◎ 美国市场的关税重压直接侵蚀盈利空间。由于保时捷未在美国设厂,所有车型均需进口。2025年4月至7月期间,美国对德国进口豪华车加征最高达27.5%的临时关税,即便8月后下调至15%,仍导致公司全年预计损失约7亿欧元。核心车型如Cayenne和911的毛利率被严重压缩,北美市场的高端定位难以为继。
保时捷不得不面对现实:在宏观压力与转型阵痛交织的当下,短期盈利已难以维系。财务董事约亨·布雷克纳坦言,当前承受亏损是为了在2026年及以后实现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AI 智能聊天, 问答助手, AI 智能搜索, 免费无限量使用 DeepSeek R1 模型☜☜☜

Part 2 市场分化加剧:中美表现冰火两重天
从区域市场来看,保时捷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表现呈现显著分化。
根据易车整理的终端数据显示,2025年9月,保时捷销量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0.56万辆)、中国(0.34万辆)和德国(0.22万辆)。其中,美国市场同比增长2.5%,德国增长5.9%,而中国市场则同比下滑23.6%。日本与澳大利亚市场跌幅更为剧烈,分别下降42.4%和46.9%。

累计至2025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全球销量排名前三的国家依旧为美国、中国和德国,销量分别为5.78万辆、3.11万辆和2.25万辆。美国市场整体同比增长3.8%,韩国以38.1%的增幅成为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4.5%,德国市场也出现15.9%的下滑,意大利、瑞士等欧洲高端车市场同样陷入负增长泥潭。

尽管美国市场保持稳健增长,成为中国之外的重要支撑,但中国这一关键市场的持续萎缩已成为保时捷整体业绩的重大拖累。分析指出,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比亚迪仰望、蔚来ET系列、极氪001等本土品牌凭借强大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能力和快速迭代的产品节奏,正在不断抢占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而保时捷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步伐相对迟缓,车机系统体验落后,软件生态薄弱,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提升的需求。
与此同时,保时捷还做出了引发争议的战略调整——停产部分畅销燃油车型。包括718 Boxster、Cayman以及最畅销的燃油版Macan将逐步退出生产线。此举虽意在加速电动化转型,但在电动车产品力尚未完全兑现的情况下,放弃现金牛车型无疑是一场高风险博弈。
在多重挑战叠加的背景下,保时捷正试图通过战略回调、组织精简和成本控制来重建竞争力。这场由内而外的重塑能否成功,将决定这家百年跑车品牌在未来电动时代的真正位置。
以上就是盘点保时捷全球各国销量 利润暴跌99%应该怪谁?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