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旨在帮助开发者了解在 Python 中进行并行处理时,如何根据任务类型和代码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案。重点讨论了 CPU 密集型和 IO 密集型任务的并行策略,并分析了在调用大量底层库代码时,使用 Python 多线程或多进程与直接使用 C/C++ 接口的优劣。通过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提升程序性能。
在 Python 中进行并行处理,选择合适的方案至关重要。通常,我们根据任务类型将其分为 CPU 密集型和 IO 密集型。然而,更深入的理解在于分析任务是否需要全局解释器锁(GIL)。
GIL 与并行策略
IO 密集型任务通常不需要 GIL,而 CPU 密集型任务,如果主要由纯 Python 代码构成,则需要 GIL。但如果 CPU 密集型任务主要由原生代码(如 C/C++ 扩展)执行,则可能不需要 GIL。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案例分析:并行训练 XGBoost 模型
假设我们需要并行训练数千个 XGBoost 模型,代码如下:
for col in col_list: train_xgboost(col, target)
其中,train_xgboost 函数主要调用 XGBoost 的 C++ 代码。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都可以获得显著的加速,代码如下:
import concurrent.futures
# 使用多进程
with concurrent.futures.ProcessPoolExecutor() as pool:
    pool.map(train_xgboost, col_list)
# 使用多线程
with concurrent.futures.ThreadPoolExecutor() as pool:
    pool.map(train_xgboost, col_list)是否需要使用 C/C++ 接口?
当 train_xgboost 函数主要调用原生代码,并且只调用一次并等待返回时,Python 并行处理的开销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重写代码以使用 XGBoost C API 和 OpenMP 可能不会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
Python 并行处理的开销
所有并行处理方法都有开销。但如果原生代码频繁回调 Python 代码,或者存在更复杂的原生代码调用模式,则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结论与建议
总之,在 Python 中进行并行处理,需要根据任务特性和代码结构选择合适的方案。对于主要调用原生代码的任务,Python 多线程或多进程可能已经足够,无需投入大量精力重写为 C/C++ 代码。记住,性能测试是验证方案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以上就是Python 并行处理:何时以及如何选择最佳方案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