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类用于定义元素的特殊状态,如:hover、:focus,不创建新元素;伪元素则通过::before、::after等生成虚拟内容,代表元素的特定结构部分,需用content属性插入内容,二者在用途与语法上均有区别。

伪类和伪元素在CSS中看起来相似,都使用单个或双冒号(: 和 ::)来定义,但它们的用途和本质完全不同。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更精准地控制页面样式。
伪类用于表示元素的特定行为或状态,它并不创建新的元素,而是为处于某种条件下的现有元素应用样式。
常见伪类包括:
例如:
立即学习“前端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button:hover { background-color: blue;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当鼠标移到按钮上时,背景变蓝。这里的 :hover 并没有新增任何结构,只是改变了当前按钮在特定交互下的外观。
伪元素用于生成不在HTML中实际存在的内容或结构,它们代表页面中某个元素的特定部分,可以被样式化,就像真实存在一样。
伪元素使用双冒号 :: 开头(虽然单冒号也兼容),以区别于伪类。
常见的伪元素有:
例如:
立即学习“前端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p::before { content: "▶ "; color: gray; }这个规则会在每个段落前添加一个灰色的箭头符号,而无需修改HTML结构。::before 创建了一个视觉上的“新元素”,但它并不存在于DOM中。
关键在于:伪类关注的是“状态”,伪元素关注的是“结构片段”。
基本上就这些。掌握它们的本质差异,能让你在写样式时更清楚该用哪种方式实现目标,避免混淆和误用。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