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质量目标的制定应基于企业战略方向、产品特性要求以及历史绩效数据,同时融合行业规范与客户期望,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风险研判进行合理设定,确保目标具备可衡量性、现实可行性及持续优化的空间。
1、 供应商质量目标一般涵盖两个核心维度:其一是来料检验的合格率目标,其二是IQC抽检后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控制目标。大多数企业以此两项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此外,少数企业会引入第三类目标,即由供应商产品质量引发终端用户异常的管控指标,该指标通常设定为零容忍,意味着不允许发生任何影响终端使用的质量问题,但此类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较少。

2、 目标值的表现形式通常采用良率(以百分比表示,保留两位小数)或PPM(百万分之一不良),其中PPM常见于韩资企业和部分电子制造领域。另外,在涉及面积计算的场景下,也会使用产出率这一指标,其实质等同于良率。具体选用哪种表达方式,需根据行业特性和管理习惯决定,不可盲目统一格式。

3、 设定目标时必须参考供应商过往的实际达成水平,避免脱离实际设定过高指标,否则将导致目标失去激励作用。例如,若某供应商去年来料IQC通过率仅为95%,则今年直接提升至98%显然不切实际。理想的做法是在历史表现基础上适度提高,既保持挑战性,又确保可实现。若目标超出供应商能力范围,不仅难以达成,还可能触发处罚机制,损害合作关系,影响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

4、 在目标制定过程中,应积极与同类别供应商开展充分沟通,争取达成一致意见。目标应面向整个供应品类统一设定,而非针对个别供应商单独降低标准。否则容易造成不公平现象,影响其他供应商的积极性,破坏合作生态的平衡与长期发展。

5、 在最终确定目标前,应要求供应商提交年度质量改善计划或相关改进报告,用以验证其具备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设定目标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供应商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减少异常发生频率,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目标确定后,应形成正式的质量目标协议文件,并与各供应商签署确认,确保后续严格执行。通过协议约束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措施,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降低不良品产生概率。

7、 总结:
8、 来料检验合格率是衡量供应商质量表现的首要指标,被广泛用于绩效评估;其次是IQC抽检后生产线异常情况的控制目标,反映来料的稳定性。个别企业还会增加第三项考核内容——因供应商原因导致终端客户使用异常的目标值,通常设为零缺陷,强调产品不得引起任何终端问题,但在实践中较为罕见。
9、 常见的目标量化方式包括良率(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和PPM值,后者多见于韩资背景及电子行业企业。此外,产出率也常用于特定场景,尤其是与面积相关的良率计算,其本质与良率相同。指标形式的选择应结合行业特点,不能随意套用统一模式。
10、 目标值的设定必须以供应商的历史表现为重要参考,特别是往年实际达成数据,防止脱离现实强行拔高。例如,若计划将某供应商的来料IQC通过率目标定为98%,应先核查其去年是否已稳定在97%以上。若历史表现明显偏低,则不宜贸然设定高标准。过高的目标若无法实现,反而会引发惩罚机制,影响双方信任,进而波及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与稳定性。
11、 应尽可能与同类供应商进行充分协商,确保目标设定过程公开透明、共识明确。目标应按品类统一制定,避免仅对某一供应商放宽要求。否则将破坏公平竞争环境,引发其他供应商不满,损害合作关系的整体健康度。
12、 要求供应商定期提供年度质量改进措施报告,有助于掌握其在质量提升方面的实际行动和资源投入。此项要求十分必要,因目标设定的本质在于驱动持续改进,减少异常波动,确保供应体系的质量水平稳步上升。
13、 制定并签署质量目标协议书,是落实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关键步骤。协议签署后须严格履行,依据约定目标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监督,从而有效降低不良率,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表现。
以上就是供应商质量目标制定指南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