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被普遍称为“ai智能体元年”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实现从“能用”到“可管可控”的跨越,正成为其能否深度融入央国企核心业务流程的关键命题。
11月6日,科大讯飞给出了来自产业实践的明确回应:国内首个通过工信部认证的AI行业分析应用——“星火行业分析师”,已在中石油、中海油、国家能源集团、宝钢等多家大型央国企投入实际使用。这一进展标志着行业大模型在关键领域的落地路径日益清晰,迈向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

据悉,“星火行业分析师”在《大数据分析师技术水平考试》中取得了92分的优异成绩,超越了85%的人类考生。该智能体通过深度融合行业专业知识与实时数据流,在风险预警、态势感知和辅助决策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专业能力,为企业提供高效、精准的分析支持。
这不仅是AI技术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现,更意味着AI红利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兑现期。正如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所强调,要真正释放AI价值,必须突破四大核心挑战:自主可控、软硬协同、行业纵深与个性化适配。而“星火行业分析师”的成功落地,正是在这条路径上的重要成果体现。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央国企拥有复杂的业务体系和高度敏感的数据资产,对AI工具的要求远不止于性能先进,更注重安全可靠、合规可控。传统的数据分析模式主要依赖专家个人经验,存在标准化难、效率低、覆盖有限、响应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大型企业对全局洞察和快速反应的需求。
面对这些现实痛点,“星火行业分析师”应运而生。依托星火大模型的技术底座,该AI系统在全维度态势感知、智能化内容理解、一体化决策支撑三大能力维度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科大讯飞已联合多家龙头企业打造超过300个“开箱即用”的智能体应用,涵盖行业分析、评标评审等多个角色场景。这种聚焦行业深度的策略,使AI不再停留于概念演示,而是真正嵌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流程之中,成为推动提质增效的实用工具。
实现“可管可控”的前提,是具备坚实可信的技术根基。此次科大讯飞同步发布了星火X1.5深度推理大模型,充分展示了其在“自主可控”与“软硬一体”方面的技术积累。

该模型基于全国产化算力平台构建,采用先进的MoE架构,仅以30B的激活参数量就实现了相较前代推理效率提升100%,多语言综合性能达到GPT-5的95%以上水平。这意味着,在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支撑下,中国大模型已具备比肩国际顶尖的能力。
尤为关键的是,本次发布凸显了“软硬一体”协同优化的重要性。“星火行业分析师”不仅依赖强大的算法模型,还集成了专为行业场景定制的OCR识别引擎、智能采编引擎等功能模块,实现了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端到端整合。这种一体化设计,正是AI走出实验室、承担关键任务的核心保障。
这一发展进程也与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高度契合。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推动人工智能在六大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的应用普及率将超过70%。
“星火行业分析师”在央国企中的快速部署,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范式: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由龙头企业牵头,聚焦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通过深度技术赋能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重跃升。
这种路径不同于单纯追求参数规模或通用能力的技术路线,更加注重与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在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上指出,讯飞星火正在助力科研、教育、医疗、能源、金融等行业,在自主可控平台上实现效能升级。如今,星火大模型已成为众多央国企推进数智化转型的首选方案之一。

根据智能超参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共中标项目108个,累计披露中标金额达93588万元。这一数字有力印证了大模型在产业场景中的真实商业价值与广泛接受度。
从获得认证到正式上岗,“星火行业分析师”的落地为中国大模型在关键领域“上岸”树立了一个典型样本:它不追求脱离场景的技术领先,而是始终坚持围绕行业需求、国家战略与自主创新三位一体,构建端到端可管理、可控制、可信任的AI赋能体系。当人工智能真正深入国计民生的核心环节,发展的核心问题已不再是“能不能用”,而是“是否可信、可控、可持续”。
以上就是从“可用”到“可管可控”:讯飞行业大模型在央国企的上岸路径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