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切割可防止日志文件过大导致磁盘占满和检索困难,通过编写Shell脚本并用cron定时执行,实现按时间归档、限制大小和自动清理旧日志,提升系统稳定性与维护效率。

Linux系统中,日志文件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增大,影响系统性能和排查问题的效率。通过日志切割可以控制单个日志文件的大小,保留历史记录的同时避免磁盘被占满。使用cron定时执行日志切割脚本是一种常见且灵活的方式。
应用或服务持续写入日志时,如果不做管理,日志文件可能迅速膨胀。大日志文件不仅占用磁盘空间,还会影响检索速度,甚至导致服务异常。日志切割能:
你可以编写一个简单的Shell脚本来实现日志切割。以下是一个示例脚本,用于切割自定义应用日志(如/var/log/myapp.log):
脚本路径:/opt/scripts/rotate_myapp_log.sh
#!/bin/bash
LOG_FILE="/var/log/myapp.log"
LOG_DIR="/var/log/myapp"
DATE=$(date +%Y%m%d_%H%M%S)
MAX_BACKUPS=7
# 创建归档目录
mkdir -p $LOG_DIR
# 判断原日志是否存在且非空
if [ -f "$LOG_FILE" ] && [ -s "$LOG_FILE" ]; then
# 重命名当前日志为带时间戳的归档文件
mv $LOG_FILE $LOG_DIR/myapp_$DATE.log
# 通知应用重新打开日志文件(可选:向进程发USR1信号)
# kill -USR1 $(cat /var/run/myapp.pid)
# 创建新的空日志文件
touch $LOG_FILE
chown root:root $LOG_FILE
chmod 644 $LOG_FILE
fi
# 删除超过保留数量的旧日志
ls -tp $LOG_DIR/*.log | tail -n +$((MAX_BACKUPS + 1)) | xargs -r rm -f赋予脚本可执行权限:
chmod +x /opt/scripts/rotate_myapp_log.sh使用crontab设置周期性任务,例如每天凌晨2点执行日志切割。
编辑当前用户的crontab:
crontab -e添加如下行:
0 2 * * * /opt/scripts/rotate_myapp_log.sh >> /var/log/log_rotate.log 2>&1说明:
确保cron服务正在运行:
systemctl status cron 或 systemctl status crond(根据发行版不同)虽然logrotate是标准工具,但自定义脚本+cron方式更灵活,适合特殊场景。
基本上就这些。只要脚本逻辑清晰、权限正确、cron配置无误,就能稳定实现日志自动切割。不复杂但容易忽略细节,比如日志路径拼写、目录可写权限等,部署后建议手动运行一次验证流程。
以上就是Linux日志怎么切割_Linux日志使用cron定时执行切割脚本的完整流程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