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针对备受关注的6g网络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强调不应仅仅聚焦于网络速度的提升。
在近期发表的《以终端创新为抓手,建6G发展新生态》主题演讲中,邬贺铨指出,当前5G终端在计算能力和业务生成方面未能匹配其高带宽特性,导致在多数日常消费场景中,用户难以切实感受到5G带来的体验优势。
他进一步表示,AI与XR(扩展现实)的融合将成为推动6G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眼动追踪、手势识别等技术深化人机交互的自然度与沉浸感,结合轻量化设计和先进显示方案,用户体验将实现从“看视频”到“进入视频”的跃迁。
“我们更期待6G不仅服务于个人消费领域,还能深入赋能工业智能化。”邬贺铨提到,未来的智能体工业模组可涵盖机床智能体、机器人智能体、AGV智能体、设备监控智能体,以及研发、供应链、产线等各类生产环节中的智能单元。
在演讲结尾,邬贺铨用“八个化”概括了终端演进所带来的应用模式变革:
终端形态多样化:涵盖智能手机、PC、AR/VR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与工业模组、机器人、网联汽车等;并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各类智能外设。
终端功能智能化:由传统智能终端迈向AI终端,从单一通信工具进化为具备感知、计算、控制能力的具身智能体,实现通感算控一体化。
终端通信协作化:多个智能终端(Agent)可自组织协同通信,网络流量结构由传统的南北向为主转向东西向互联。
人机交互多模化:交互方式扩展至自然语言、触摸、手势、唇读、眼神追踪等多种模态,界面形式从图形界面(GUI)演进为语音界面(LUI),并进一步发展为Agent主导的智能交互界面(Agent UI),APP逐渐弱化为后台服务组件。
内容交互异构化:支持跨模态信息转换,如文本生成图像或视频、手语与语音相互转换等,打破信息表达的形态壁垒。
内容供应个性化:信息获取方式由被动浏览转向主动对话,内容生成从外部检索转为用户参与甚至自主生成,实现从预设内容到按需定制的转变。
终端连接多元化:连接模式从点对点扩展至点对多点(P2MP)、多点对多点(MP2P),通过多归属、多切片、多接口架构实现复杂场景下的高效互联(例如5G PC5和Uu接口分别支持车车通信与车云通信)。
终端服务泛在化:面向消费者与企业双轮驱动,支持人、机、物全面融合,构建云、边、端协同,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以及卫星、空中、地面网络无缝衔接的全域服务体系。

以上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5G除速度比4G快用户感受不明显 6G模式变革一览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