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存储芯片的“涨价潮”,便已呈现出加速的态势。而进入11月后,这波涨价潮,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愈加疯狂。
在短短一周之内,DDR5高性能存储芯片的现货价格,就飙升了25%。三星、SK海力士等存储原厂,甚至一度暂停了对外报价。摩根士丹利的最新研报也显示,2025年第四季度,服务器DRAM(内存)的报价,已飙升了近70%。

这股“涨价潮”,也已真实地传导到了消费电子产品的终端定价上。
小米创始人雷军近日就在微博上回应称,其新发布的Redmi K90系列之所以定价较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上游存储成本的飙升所导致的。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也表示,上游的成本压力,已真实地传导到了新品的定价上,且存储成本的上涨,远高于此前的预期,并可能会持续加剧。
摩根士丹利在其研报中明确指出:“由AI驱动的内存超级周期,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其强度和持久性,可能远超市场的想象。”
与以往由PC和智能手机驱动的周期不同,本轮存储芯片需求的核心,是一场围绕着AI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商展开的“算力军备竞赛”。Meta、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正将海量的资金,疯狂地投入到AI算力的建设之中。
而AI服务器,是名副其实的“内存吞噬者”。为满足利润丰厚的AI需求,三星、SK海力士等存储芯片巨头,已将产能优先分配给了HBM、DDR5等高端产品,从而导致了用于PC和智能手机的传统内存供应紧张,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存储芯片巨头集体向企业级市场倾斜的背景下,拓宽供应渠道,已成为各大终端厂商的必然选择。
面对原厂的提价和供应紧张,小米、OPPO等国内手机品牌,已纷纷启动了“国产存储替代计划”,开始大量引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国产芯片。
据了解,国产存储芯片凭借其本土化生产和政策支持,其价格通常比同等级别的进口产品,要低15%-20%,不仅能有效缓解供应压力,在价格上也更具竞争力。
不过,需要承认的是,在HBM等最高端的存储介质上,国产厂商与国际巨头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代际差距。对于国产存储芯片而言,在通用服务器内存和企业级SSD领域,凭借性价比和供应链安全的优势,快速提升市场份额,是更为现实的突破口。
以上就是一天一个价!存储芯片开启“疯涨”模式,背后原因何在?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