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配置hyper historian的归档功能,系统能够自动将较早的历史数据从主存储中分离,并迁移至指定的存储路径。启用该功能后,系统会周期性生成归档文件,便于集中管理与长期保存。这些归档文件可被复制到cd、dvd、磁带或其他适合持久保存的稳定介质中,实现高效的数据备份与长期保留,从而降低主系统的负载,提升运行效率与数据安全水平。
2、在开启归档功能的基础上,还可选择是否为生成的归档文件创建元数据。元数据文件记录了归档内容的详细信息,例如所包含的数据标签列表。当元数据存在时,用户可通过归档管理界面查看相关信息。该界面不仅展示归档文件的内容结构和具体详情,还支持将已有归档文件重新接入Hyper Historian系统,方便进行数据恢复与维护,增强操作便捷性与系统可用性。
3、启动Workbench应用程序,并选择Hyper Historian作为数据源。
4、进入记录器列表,选择存储方式为磁盘记录的设备实例。
5、图1:磁盘记录器的归档模块示意图

6、在归档信息区域,可设置存储限制,用于控制连接至运行系统的数据总量。一旦数据超出设定阈值,系统将自动触发归档流程。限制条件可根据时间、总容量或两者结合来定义。若同时配置了时间和大小限制,只要任一条件满足,即刻启动归档,无需两个条件同时达成。
7、设定系统检查存储状态以判断是否需要执行归档操作的频率。
8、在操作选项中启用“归档旧文件”功能,如有必要,请明确指定归档目录。可通过ProjectWorX选项卡中的文件配置功能预先设定目标文件夹路径。若未手动指定路径,系统将默认使用内置的归档存储位置,确保归档文件有序存放,便于后续查找与管理。
9、只有完整的日志文件才会被纳入归档范围,且必须满足预设的最短保留时间或最大总大小要求。因此,归档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件存储配置中的相关参数。
10、假设系统自1月1日起开始运行,文件存储策略设置为每两天在午夜生成一个新的日志文件。归档策略中设置了最小保留时间为7天。因此,在最初的七天内,虽然每天都会生成新的日志文件,但不会发生任何归档行为。直到1月9日凌晨,最早生成的日志文件中的所有数据均已超过7天,满足归档条件。在下一次归档检查时,系统将自动对该最久远的文件执行归档处理,之后将按既定周期持续进行归档。
11、为了提高日志管理效率,建议日志记录器创建新文件的频率应高于归档策略中设定的时间间隔。举例来说,如果文件存储配置为每30天才生成一次新日志,而归档规则要求至少保留7天,则实际归档只能在第37天才得以执行——前30天用于写满当前文件,随后还需等待7天使其达到归档时效。因此,缩短新建日志文件的周期有助于加快归档响应速度,提升系统整体性能。
12、当Hyper Historian中的日志数据完成归档后,无法直接用于趋势回放或通过SQL查询引擎访问。然而,已归档的数据可以随时重新挂载回系统,恢复其在趋势图中的显示能力,并重新开放SQL查询权限。此过程可通过Hyper Historian内置的归档管理界面轻松完成,用户只需在界面中执行“重新附加”操作,即可使历史数据恢复可用,保障数据的灵活性与长期可追溯性。
13、在Hyper Historian程序中,依次进入系统管理模块下的归档管理功能,进行相应配置与操作。
14、点击“Attach New...”按钮,浏览并定位到需重新附加的归档文件所在目录,即可完成附加操作。可借助Shift键或多选Ctrl键选择多个归档文件。成功附加的文件将在附加归档文件窗口中列出。若系统启用了归档元数据生成功能,则对应的元数据信息也将同步显示在右侧面板中,便于查阅与管理。
15、图6:附加的存档文件

16、一旦归档文件被成功附加,便可像从未归档一样正常查看或生成报告。
17、在完成数据核查后,可选中已附加的归档文件,点击“分离所选”按钮将其从当前系统中断开。尽管文件被分离,但仍保留在原始归档目录中,以便未来需要时再次附加并访问。
18、长期保持归档数据处于附加状态会影响系统性能,这与归档设计初衷相悖,因此不推荐此类做法。
以上就是Hyper Historian:高效归档术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