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通过多态支持策略模式与回调机制:策略模式用接口定义算法族,运行时切换实现类以改变行为;回调机制通过接口传递方法,在任务完成时通知调用方。两者均解耦代码,提升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在Java中,接口不仅能定义对象的行为规范,还能支持策略模式和回调机制。这两种设计技巧都依赖接口的多态特性,让程序更灵活、可扩展。下面直接说明如何用接口实现策略与回调。
使用接口实现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允许在运行时选择算法或行为。通过接口定义一组可互换的算法,每个具体类实现该接口。
步骤如下:
- 定义一个接口,比如PaymentStrategy,声明支付方法
- 创建多个实现类,如CreditCardPayment、PayPalPayment
- 在上下文类中持有该接口引用,运行时注入具体策略
interface PaymentStrategy {
void pay(double amount);
}
class CreditCardPayment implements PaymentStrategy {
public void pay(double amount) {
System.out.println("使用信用卡支付: " + amount);
}
}
class ShoppingCart {
private PaymentStrategy strategy;
public void setPaymentStrategy(PaymentStrategy strategy) {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public void checkout(double amount) {
strategy.pay(amount);
}
}
这样,购物车无需知道具体支付方式,只需调用统一接口。切换策略只需更换实现类实例。
立即学习“Java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使用接口实现回调机制
回调是一种将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的技术,在Java中通过接口模拟。常用于事件处理、异步操作完成通知等场景。
实现方式:
- 定义回调接口,如TaskCallback,包含完成方法
- 在执行任务的类中接收该接口实例
- 任务完成后调用接口方法通知调用方
interface TaskCallback {
void onSuccess(String result);
void onFailure(String error);
}
class BackgroundTask {
public void execute(TaskCallback callback) {
// 模拟耗时操作
boolean success = Math.random() > 0.5;
if (success) {
callback.onSuccess("任务成功完成");
} else {
callback.onFailure("任务失败");
}
}
}
// 使用示例
new BackgroundTask().execute(new TaskCallback() {
public void onSuccess(String result) {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public void onFailure(String error) {
System.out.println("错误: " + error);
}
});
这种结构解耦了任务执行和结果处理,调用方决定后续行为。
策略与回调的关键区别
虽然两者都使用接口,但目的不同:
- 策略关注“如何做”——替换整个算法逻辑
- 回调关注“何时通知”——在特定时机反向调用外部代码
- 策略通常由客户端设置,回调常用于跨层通信或异步响应
结合Lambda表达式(Java 8+),回调写法更简洁。例如上面的匿名类可简化为:
new BackgroundTask().execute(
result -> System.out.println(result),
error -> System.out.println("错误: " + error)
);
前提是接口是函数式接口(只有一个抽象方法)。
基本上就这些。接口作为契约,让策略和回调在Java中自然落地,提升代码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以上就是在Java中如何使用接口实现策略与回调_OOP接口策略回调技巧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