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科研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一种集光伏、储能、电致变色于一体的新型集成器件,有望革新建筑智能窗技术。该器件巧妙地将发光太阳能聚光器(lscs)与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ecscs)集成,无需额外储能模块,即可实现自供电。
☞☞☞AI 智能聊天, 问答助手, AI 智能搜索, 免费无限量使用 DeepSeek R1 模型☜☜☜

全球建筑能耗占据总能耗的30%-40%,开发建筑物能源自给技术至关重要。利用建筑物玻璃幕墙进行光伏转换是当前研究热点,而LSCs作为一种半透明光伏器件,即使在阴天或阴影环境下也能有效工作,为城市建筑提供了新的光伏解决方案。然而,传统LSCs需要外接储能和电压调节模块,降低了效率和适用性。
该团队研发的“面对面”集成器件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精心设计的电极组合,LSCs产生的电力直接储存在ECSCs中,省去了额外模块,显著提高了器件效率和工作面积,并降低了成本。ECSCs不仅储能,还具备可逆电致变色特性,其透光率可根据电量动态调节。因此,该集成器件可同时作为自供电智能窗和信息显示器使用。
这项创新技术为建筑智能窗提供了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替代方案,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黄士超为论文第一作者,王春雷研究员和徐淑宏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东南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以上就是东南大学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