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w_number()、rank()、dense_rank()在sql窗口函数中分别用于唯一行号分配、并列跳过排名和并列不跳过排名。1. row_number()为每行分配唯一序号,不受值重复影响,适合去重或选择最新记录;2. rank()对相同值赋予相同排名,但后续排名跳过相应位数,适用于竞赛名次固定场景;3. dense_rank()同样对相同值赋予相同排名,但后续排名连续递增,适合需要紧凑排名的场景;三者的选择取决于具体业务需求,如是否允许排名空缺或是否强调相对位置。

SQL窗口函数中的RANK(), DENSE_RANK(), ROW_NUMBER()是处理数据排序和排名的利器。简单来说,ROW_NUMBER()为每行分配一个唯一的序列号,不考虑值是否相同;RANK()在遇到相同值时会给出相同的排名,并在下一个不同值时跳过相应的排名;而DENSE_RANK()则在遇到相同值时给出相同排名,但不会跳过后续的排名,而是紧密地递增。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理解其差异是高效数据分析的关键。

SQL中的窗口函数,尤其是RANK(), DENSE_RANK(), ROW_NUMBER(),是数据分析师和开发者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允许我们在一个“窗口”内对数据进行分区和排序,并为每一行生成一个排名或序号。
ROW_NUMBER():这个函数非常直接,它为结果集中的每一行分配一个唯一的、连续的整数。如果你的数据有重复值,ROW_NUMBER()仍然会为它们分配不同的序号,因为它的核心是行号,而不是值的排名。它非常适合需要对数据进行分页、或者在每个分组中只选择“第一条”或“最新一条”记录的场景。

RANK():当你需要根据某个或某些列的值进行排名,并且希望相同的值拥有相同的排名时,RANK()就派上用场了。它的一个特点是,如果存在并列(tie)的情况,它会跳过接下来的排名。例如,如果有两个人并列第一,那么下一个人的排名会是第三,而不是第二。这在一些竞赛或排行榜场景中很常见,比如“前三名”的奖项,即使有并列,名额也是固定的。
DENSE_RANK():与RANK()类似,DENSE_RANK()也会为相同的值分配相同的排名。但它与RANK()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会跳过排名。也就是说,如果有多人并列第一,下一个人的排名会是第二,而不是第三。这在需要连续排名的场景中非常有用,例如,你想知道某个分数在所有分数中的“实际”排名,不希望因为并列而产生排名上的“空洞”。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对比这三个函数:
假设我们有一个Students表,包含Name和Score:
| Name | Score |
|---|---|
| Alice | 90 |
| Bob | 85 |
| Charlie | 90 |
| David | 80 |
| Eve | 85 |
SELECT
Name,
Score,
ROW_NUMBER() OVER (ORDER BY Score DESC) AS RowNum,
RANK() OVER (ORDER BY Score DESC) AS RankNum,
DENSE_RANK() OVER (ORDER BY Score DESC) AS DenseRankNum
FROM
Students;结果会是这样:
| Name | Score | RowNum | RankNum | DenseRankNum |
|---|---|---|---|---|
| Alice | 90 | 1 | 1 | 1 |
| Charlie | 90 | 2 | 1 | 1 |
| Bob | 85 | 3 | 3 | 2 |
| Eve | 85 | 4 | 3 | 2 |
| David | 80 | 5 | 5 | 3 |
从结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处理并列的差异:
ROW_NUMBER():Alice和Charlie分数相同,但因为Alice在排序中可能排在前面,所以她得到1,Charlie得到2。每行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号。RANK():Alice和Charlie分数都是90,并列第一,所以都得到1。但因为占用了两个名次,Bob和Eve(85分)的排名就从3开始了。DENSE_RANK():Alice和Charlie分数都是90,并列第一,都得到1。Bob和Eve(85分)的排名紧接着从2开始,没有跳过排名。我个人在实际工作中,ROW_NUMBER()的用处非常广泛,尤其是在需要确保唯一性和精确控制行顺序的场景。比如说,你可能需要从每个用户最近的几次操作中,只取出最新的那一条记录。这时候,ROW_NUMBER()结合PARTITION BY就显得无比强大。
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去重”或者“选择最新/最旧记录”。假设你有一个日志表,记录了用户每次登录的信息,但你只想知道每个用户最近一次的登录时间。
SELECT
UserID,
LoginTime,
Action
FROM (
SELECT
UserID,
LoginTime,
Action,
ROW_NUMBER() OVER (PARTITION BY UserID ORDER BY LoginTime DESC) AS rn
FROM
UserLog
) AS SubQuery
WHERE rn = 1;这里,PARTITION BY UserID将数据按用户ID分组,ORDER BY LoginTime DESC确保在每个用户组内,最新的登录时间排在最前面。ROW_NUMBER()为每个用户组内的记录分配序号,我们通过WHERE rn = 1就能轻松筛选出每个用户的最新一条登录记录。这种模式在处理历史数据、版本控制或者需要获取每个实体最新状态时,简直是标准操作。
这两种函数在处理并列排名时表现出的“跳跃”与“连续”差异,往往决定了它们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适用性。
RANK()的跳跃性在某些情况下是业务逻辑的精确体现。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做一个竞赛系统,要评选“前三名”,那么即使有两个人并列第一,他们都算作第一名,但“第二名”这个位置实际上是空缺的,下一个不同成绩的人就是第三名。这种情况下,使用RANK()能更真实地反映这种“名次”的消耗。我曾遇到过一个需求,需要找出每个产品类别中销量最高的三个产品,即便有并列,也希望实际“占据”了三个名额。这时,RANK()就非常合适。
而DENSE_RANK()的连续性则在需要一个“紧凑”排名序列时更为理想。比如,你可能在分析学生成绩,想知道某个分数段的学生在所有学生中的“实际”位置,而不是考虑是否有空缺。或者,在一个游戏排行榜中,如果多名玩家分数相同,他们都显示为同一排名,并且下一个分数的玩家紧接着排在下一个数字上,这样用户体验会更自然,因为排名看起来是连续的。我倾向于在制作用户可见的“排行榜”功能时使用DENSE_RANK(),因为它给人的感觉是排名是连续的,没有因为并列而产生的“断层”。
选择哪个,真的取决于你对“排名”这个概念在特定业务场景下的定义。是名额有限,名次会被消耗?还是仅仅想知道相对位置,不希望有空缺?这是思考的关键。
PARTITION BY和ORDER BY是窗口函数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子句,它们共同定义了“窗口”的范围和内部的排序规则,从而直接影响了RANK(), DENSE_RANK(), ROW_NUMBER()的计算结果。
PARTITION BY子句的作用是将你的数据集划分为独立的、不重叠的逻辑分区。可以把它想象成在计算排名之前,数据被分成了很多个小块,每个小块内部独立进行排名。如果你省略了PARTITION BY,那么整个查询结果集将被视为一个单一的、巨大的分区。这意味着排名将针对所有行进行计算。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对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排名,而不是对整个学校的学生进行排名,那么你就需要PARTITION BY ClassID。这样,每个班级内部的排名都是从1开始独立计算的,互不影响。我记得有一次在分析销售数据时,需要找出每个区域销售额最高的产品,如果不用PARTITION BY Region,那得到的就是全国销售额最高的产品,这显然不符合业务需求。
而ORDER BY子句则决定了在每个分区(或整个数据集,如果没分区)内部,行的排序顺序。这个顺序直接影响了RANK(), DENSE_RANK(), ROW_NUMBER()如何分配它们的序号或排名。例如,ORDER BY Score DESC会使分数高的排在前面,得到更小的排名数字。如果ORDER BY的列有重复值,那么对于ROW_NUMBER()来说,行的物理顺序(或者说数据库内部的某种确定性顺序,比如主键)可能会影响最终的分配,但在逻辑上,它依然会给每个重复值分配一个唯一的序号。
理解这两个子句的协同作用是掌握窗口函数的关键。PARTITION BY定义了“谁与谁一起排名”,而ORDER BY定义了“按什么顺序排名”。它们共同构建了窗口函数的强大灵活性,使得我们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排名和分析需求。在编写SQL时,我常常会先在脑海中勾勒出数据的分区逻辑,再确定排序的优先级,这样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返工。
以上就是SQL窗口排序函数 RANK/DENSE_RANK/ROW_NUMBER详解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