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域迎来重要里程碑——首部聚焦超智融合的行业标准《超智融合集群能力要求》在2025ccf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大会上正式发布。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超算与智算融合这一前沿技术方向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未来将有力推动超智融合集群算力体系建设,缓解ai算力紧张局面,降低产业链协同成本,并加速“高性能计算+ai”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气象预测、工业仿真等关键领域的深度应用。
标准发布仪式上,全国信标委算力标准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迟学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屹力,上海超算中心主任李根国,京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佳滨,以及中科曙光高性能计算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李柳共同出席,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图说:《超智融合集群能力要求》发布现场)
该标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与中科曙光联合牵头,组织业内权威专家深入研讨并编制完成。作为国内首个系统性规范超智融合集群的技术文件,《超智融合集群能力要求》首次构建了涵盖架构设计、功能性能、安全可信及评估体系在内的完整能力框架,旨在解决当前超智融合系统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跨厂商设备兼容性差、资源调度效率低、协同管理困难等问题,为智能制造、科学智能、智慧城市等典型应用场景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AI for Science的迅猛发展,科研与工程任务日益复杂多样,单一计算架构已难以满足全场景需求。通过融合超算的强大数值模拟能力与智算在深度学习算法上的优势,超智融合技术可在大模型训练推理、混合精度计算、科学仿真等多个领域显著提升计算效能,同时优化算力资源配置,破解传统算力基础设施存在的精度覆盖不全、结构僵化、异构管理复杂、利用率低下等瓶颈。
《超智融合集群能力要求》明确规定了超智融合算力平台在基础能力、平台功能、系统管理及配套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并对平台的设计、建设、运维和评估提供了系统化指导。例如,标准提出超智融合集群应具备从FP64到INT4的全精度计算支持,配备高带宽、低延迟的存储与互联网络,同时集成智能调度引擎,支持科学计算与AI应用的协同运行,并具备计算智能体能力,实现跨领域资源动态调配与多元计算任务的一体化开发。
此外,标准特别强调绿色低碳导向,鼓励采用液冷技术、高效供电方案等先进节能手段,打造环境友好型算力基础设施。这不仅有助于保障高功率核心部件的稳定高效运行,还能显著降低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能耗成本,推动高性能计算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值得关注的是,基于该标准打造的首个标准化超智融合算力平台——曙光Nebula800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也将在本次大会上同步亮相。依托中科曙光三十余年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技术积淀,该系统有望打破长期以来超算与智算“各自为政”的孤岛格局,实现异构算力资源的统一纳管与智能调度,成为标准落地的示范性工程。
业内专家表示,《超智融合集群能力要求》的发布,意味着我国超算与智算基础设施正式迈入深度融合的新阶段。随着更多企业与行业用户的积极参与,超智融合将在底层设施、数据流通、算法模型协同及业务应用创新等多个层面持续演进,逐步成为推动材料化学、生命科学、气象海洋、高端制造等领域科研范式变革和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以上就是高性能计算领域新突破,我国首部超智融合标准发布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