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序是C++原子操作中控制内存访问顺序的枚举值,用于保证线程安全并提升性能。常用内存序包括memory_order_relaxed(仅保证原子性)、memory_order_acquire(读操作后不重排)、memory_order_release(写操作前不重排)、memory_order_acq_rel(兼具 acquire 和 release)和memory_order_seq_cst(默认强一致)。使用场景包括:计数器用relaxed、线程间同步用acquire-release、需全局顺序时用seq_cst。选择原则是在正确性前提下使用最弱内存序,避免不必要的性能开销。

在C++多线程编程中,原子操作(
std::atomic
memory_order
内存序是C++原子操作中用于指定同步语义的枚举值,定义在
<atomic>
常用的内存序包括:
选择合适的内存序取决于你的同步需求。以下是常见场景和推荐用法:
立即学习“C++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1. 使用 memory_order_relaxed 计数器
当你只需要原子性,而不需要同步其他内存操作时,可以用 relaxed 模型。例如统计事件次数:
std::atomic<int> counter{0};
void increment() {
counter.fetch_add(1,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
int get_count() {
return counter.load(std::memory_order_relaxed);
}
这里不涉及共享数据的同步,relaxed 足够且高效。
2. acquire-release 实现线程间同步
当你需要一个线程写入数据,另一个线程读取时,可用 release-acquire 模型实现同步:
std::atomic<bool> ready{false};
int data = 0;
// 线程1:写入数据并设置标志
void producer() {
data = 42; // 写共享数据
ready.store(true,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 release:确保 data 写入在前
}
// 线程2:等待标志并读取数据
void consumer() {
while (!ready.load(std::memory_order_acquire)) { // acquire:确保后续读取能看到 data
// 等待
}
// 此时 data 一定是 42
printf("data = %d\n", data);
}
release 保证 store 之前的写不会被重排到 store 之后,acquire 保证 load 之后的读不会被重排到 load 之前,从而确保 data 的正确读取。
3. memory_order_seq_cst:默认的强一致性
这是所有原子操作的默认内存序。它提供最直观的行为:所有线程看到的原子操作顺序是一致的。
std::atomic<int> x{0}, y{0};
// 线程1
x.store(1, std::memory_order_seq_cst);
// 线程2
y.store(1, std::memory_order_seq_cst);
// 线程3
if (x.load(std::memory_order_seq_cst) == 1 && y.load() == 0) {
// 其他线程不会同时看到 y == 0
}
seq_cst 像所有原子操作被串行执行,适合对正确性要求高、性能要求不极端的场景。
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正确性的前提下,使用尽可能弱的内存序。
注意:使用弱内存序时,必须清楚数据依赖和同步关系,否则容易引入难以调试的竞态条件。
基本上就这些。内存序不是越强越好,理解其语义才能写出高效又安全的并发代码。
以上就是C++原子操作使用 memory_order内存序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