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东莞的一家泡泡玛特合作工厂内,重达200吨的精密注塑机正全速运转,以惊人的速度“吞吐”着labubu毛绒玩具的塑胶本体。随后,这些半成品会被送往手工车缝区,由数千名熟练工人在缝纫机的协助下完成最后的工序。通过机器与人力的无间协作,这家工厂的labubu单日产能在2025年上半年被提升至10万只。然而,即便机器24小时不停,工人两班倒,这样的产能依然无法满足市场的疯狂需求。
这只是泡泡玛特庞大生产网络的一个缩影。到2025年8月,泡泡玛特毛绒类产品的单月总产能已超过3000万只,相比五个月前增幅超过1000%,但市场依旧“嗷嗷待哺”。
“LABUBU去年的市场需求增速远超我们预期,有时候订单量大到我都不敢签字。”泡泡玛特联席COO司德的这番话,生动描绘了2024年春节后LABUBU爆火所带来的“幸福烦恼”。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包含LABUBU在内的THE MONSTERS系列营收高达48.1亿元,同比猛增668.0%,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34.7%,成为名副其实的“收入主引擎”。

激增的需求让泡泡玛特的供应链瞬间承压。2024年,公司不得不紧急协调其他产线支援LABUBU生产,但市场终端仍出现了长达数周的“脱销”。人手不足、设备落后、产能短缺等问题全面暴露。为了应对危机,泡泡玛特开启了一场“高速换胎”式的供应链升级,超过30%的供应链团队成员是在2024年被紧急招募的新人,他们几乎是“刚拿到工牌就上了前线”。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开始大力推动合作代工厂进行自动化升级。一位工厂主透露,泡泡玛特不仅说服他引入自动化设备以提高打包等环节的效率,甚至提供了一张支持设备升级的“支票”,并描绘了未来产能扩大三到五倍的蓝图。这正是泡泡玛特推动整个供应链体系进化的一个缩影。
此次供应链升级的核心,在于对“快速反应能力”的重塑。其中一个关键指标是“返单周期”——即根据市场变化追加订单到产品上市的时间。在2022年,泡泡玛特的返单周期平均为4到5个月。而现在,通过一系列改革,这个周期被大幅缩短。

在宏观层面,公司彻底打通了“销售预测”与“生产计划”之间的壁垒,给予实时市场需求更高的权重。在微观层面,则大量引入自动化产线和新技术,如用激光打标取代人工质检。通过这些努力,泡泡玛特最新的返单周期已缩短至1至1.5个月,在紧急情况下甚至能压缩到两三周。公司内部将这一新能力定义为更具韧性的“柔韧供应链”。
LABUBU带来的这场危机,本质上也是一次对泡泡玛特内部协同能力的全面考验。公司CEO王宁在内部多次强调“提高跨部门协同能力”。然而,潮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固化制度的局限性。设计师的灵感、市场的瞬息万变、代工厂复杂的排期,都给协同带来了巨大挑战。
此外,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谨慎。尽管AI在质检等环节已初见成效,但如何平衡技术与创意,以及如何推动尚未完成数字化的合作工厂接纳AI,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因此,供应链升级成为了泡泡玛特当下最务实的一条进化路径:它既能倒逼内部协同能力的提升,也能推动外部合作方完成数字化转型。这场由一只小精灵引发的变革,正深刻地重塑着这家潮玩巨头的未来。
以上就是潮玩顶流LABUBU的制造秘密:藏在东莞200吨“钢铁巨兽”里的中国供应链神话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