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df -h命令可快速检查Linux磁盘使用情况,重点关注Use%列,当使用率超过80%需警惕空间不足风险,同时结合df -i查看inode使用,避免小文件耗尽inode,再辅以du、ncdu等工具定位大文件,配合logrotate、LVM等策略实现全面磁盘管理。

在Linux系统中,监控磁盘空间状况,特别是使用
df
df
要监控Linux中的磁盘容量,
df
df -h
-h
当你执行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udev 3.8G 0 3.8G 0% /dev tmpfs 789M 1.8M 787M 1% /run /dev/sda1 97G 52G 40G 57% / tmpfs 3.9G 28M 3.8G 1% /dev/shm tmpfs 5.0M 4.0K 5.0M 1% /run/lock tmpfs 3.9G 0 3.9G 0% /sys/fs/cgroup /dev/sdb1 4.0T 2.5T 1.5T 63% /mnt/data tmpfs 789M 16K 789M 1% /run/user/1000
每一行代表一个挂载的文件系统:
/dev/sda1
tmpfs
通过观察
Use%
Use%
你也可以结合其他选项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例如
df -T
老实说,我在职业生涯中见过太多因为磁盘空间耗尽而导致的“血案”。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空间满了嘛,删点东西不就好了?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磁盘空间管理不仅仅是清理垃圾那么简单,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乃至数据的安全性。
想象一下,一个Web服务器的日志分区满了,新的访问日志无法写入,直接导致Web服务崩溃,用户无法访问。或者数据库服务器的事务日志空间不足,数据库直接锁死,业务完全停摆。这些都不是小问题,它们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用户信任危机。
更深层次地看,磁盘空间不足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系统可能变得异常缓慢,因为操作系统需要更多的临时空间来执行任务;某些程序可能因为无法创建临时文件而报错退出;甚至系统更新都可能失败,让你陷入更尴尬的境地。所以,主动、持续地监控磁盘空间,就像定期体检一样,是确保Linux系统健康运行的基石。它能帮助我们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问题爆发了才手忙脚乱地去救火。
df -h
解读
df -h
Use%
除了
Use%
Avail
Used
Avail
Use%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很多人只看
df -h
df -i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udev 990K 482 990K 1% /dev tmpfs 197K 707 196K 1% /run /dev/sda1 6.4M 170K 6.3M 3% / tmpfs 990K 12 990K 1% /dev/shm tmpfs 990K 4 990K 1% /run/lock tmpfs 990K 16 990K 1% /sys/fs/cgroup /dev/sdb1 256M 2.5M 253M 1% /mnt/data tmpfs 197K 18 197K 1% /run/user/1000
如果
IUse%
另外,
df
df
du
lsof | grep deleted
df
光靠
df
首先,
du
df
df
du
du -sh /path/to/directory
sort
du -h --max-depth=1 /path/to/directory | sort -rh
对于更高级的交互式分析,我个人非常推荐
ncdu
sudo apt install ncdu
sudo yum install ncdu
在自动化监控方面,我们可以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定期运行
df -h
Use%
df
du
最后,一些预防性策略也至关重要:
logrotate
/tmp
/var/tmp
结合这些工具和策略,你就能建立起一个健壮的磁盘空间管理体系,确保你的Linux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
以上就是如何在Linux中监控磁盘 Linux df容量检查方法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