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维 > linux运维 > 正文

Linux磁盘使用统计命令du和df区别

P粉602998670
发布: 2025-09-07 11:00:01
原创
896人浏览过

linux磁盘使用统计命令du和df区别

du
登录后复制
df
登录后复制
这两个命令,在Linux系统里都是我们用来查看磁盘空间的神器,但它们统计的角度和方法截然不同。说白了,
df
登录后复制
关注的是文件系统整体的“账本”,它看的是哪些块被标记为已用,哪些是空闲的;而
du
登录后复制
则更像是一个“审计员”,它会挨个去数文件和目录的大小,然后加起来告诉你。这就导致它们的结果经常不一样,尤其是在系统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时,这种差异会变得非常明显。理解它们的区别,是准确判断磁盘空间使用情况的关键。

解决方案

df
登录后复制
命令,全称是“disk free”,它主要报告的是文件系统(filesystem)的整体使用情况。当你运行
df -h
登录后复制
时,它会遍历所有已挂载的文件系统,显示每个文件系统的总容量、已用空间、可用空间以及使用百分比。它的数据来源是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也就是文件系统本身记录的块分配信息。所以,
df
登录后复制
的数据是“权威的”,它反映了操作系统内核层面,文件系统到底认为自己用了多少空间。

du
登录后复制
命令,全称是“disk usage”,它则是从文件和目录的角度出发。当你对某个目录运行
du -sh
登录后复制
时,它会递归地遍历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然后把所有文件的大小累加起来。它统计的是“文件实际占用的空间”,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一个文件有多大。
du
登录后复制
的数据是“用户视角的”,它反映了你通过文件系统路径能看到的所有文件加起来有多大。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df
登录后复制
统计的是“分配给文件系统的块”,而
du
登录后复制
统计的是“文件内容所占的块”。这种差异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明显,但一旦出现某些特定情况,就会导致巨大的差异。

为什么df和du的统计结果经常不一致?

这绝对是Linux系统管理员最常遇到的困惑之一。我个人觉得,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被删除但仍被进程占用的文件”。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日志文件,比如

/var/log/myapp.log
登录后复制
,它可能每天都在增长。某个日志轮转程序为了释放空间,把这个文件删除了(
rm /var/log/myapp.log
登录后复制
),然后创建了一个新的同名文件。这时候,
du
登录后复制
命令会立刻发现旧文件不见了,所以它的统计结果会变小。但是,如果你的
myapp
登录后复制
服务进程在文件被删除时,仍然持有对那个旧日志文件的文件句柄(descriptor),那么操作系统就不会真正释放那些被旧文件占用的磁盘块。在文件系统的角度看来,这些块仍然是“已使用”状态。所以,
df
登录后复制
的统计结果就不会下降,甚至可能保持不变。

要验证这种情况,你可以使用

lsof
登录后复制
命令。运行
lsof | grep deleted
登录后复制
,它会列出所有被进程打开但已经被删除的文件。你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输出:

COMMAND     PID   USER   FD   TYPE DEVICE SIZE/OFF NODE NAME
java      12345   root   12w   REG    8,1 12345678 1234 /var/log/myapp.log (deleted)
登录后复制

这里的

SIZE/OFF
登录后复制
就是那个被删除文件仍然占用的空间。解决办法通常是重启相关的服务进程,让它释放旧的文件句柄,这样文件系统才会真正回收那些块。

再者,还有一些不那么常见但也会导致差异的情况。比如:

  • 硬链接:
    du
    登录后复制
    在计算时可能会多次计算同一个文件的空间(取决于参数),而
    df
    登录后复制
    只计算一次实际的磁盘块。
  • 稀疏文件(Sparse Files): 稀疏文件在磁盘上并不占用实际的零字节空间,
    du
    登录后复制
    通常会报告其逻辑大小(包含空洞),而
    df
    登录后复制
    则报告其物理大小(实际占用的块)。
  • 文件系统块大小:
    df
    登录后复制
    报告的是文件系统层面的块使用情况,而
    du
    登录后复制
    则可能受到其自身默认块大小的影响。不过话说回来,这通常不会造成巨大的差异。
  • 权限问题:
    du
    登录后复制
    在遍历目录时,如果遇到没有读取权限的目录或文件,它就无法计算其大小,从而导致统计结果偏小。
    df
    登录后复制
    则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它直接查询文件系统元数据。

如何准确查找占用磁盘空间的文件或目录?

当你想知道具体是哪些文件或目录吃掉了你的磁盘空间时,

du
登录后复制
命令就是你的最佳拍档。它能让你一层层地钻进去,找到那些“大胃王”。

最常用的组合是

du -sh
登录后复制

  • s
    登录后复制
    (summary):只显示总计,不列出每个子目录。
  • h
    登录后复制
    (human-readable):以人类可读的格式显示大小(KB, MB, GB)。

例如,要查看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和子目录的总大小:

du -sh .
登录后复制

如果你想知道当前目录下,哪些子目录占用空间最大,可以这样:

du -sh * | sort -rh | head -n 10
登录后复制

这条命令会列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和目录的大小,然后按大小倒序排列,并显示前10个最大的。这招特别好用,能让你快速定位问题。

魔乐社区
魔乐社区

天翼云和华为联合打造的AI开发者社区,支持AI模型评测训练、全流程开发应用

魔乐社区 102
查看详情 魔乐社区

如果你要检查某个特定路径,比如

/var/log
登录后复制
,可以这样做:

du -sh /var/log
登录后复制

然后,如果你想深入到

/var/log
登录后复制
里面,看是哪个子目录或文件最大,可以:

du -sh /var/log/* | sort -rh | head -n 10
登录后复制

需要注意的是,

du
登录后复制
默认会跨越文件系统边界。如果你只想统计当前文件系统内的使用情况,不想把挂载点下的其他文件系统也算进来,可以使用
-x
登录后复制
参数:

du -shx /path/to/directory
登录后复制

这样,

du
登录后复制
就不会进入
/path/to/directory
登录后复制
下的任何挂载点。

对于更复杂的磁盘空间分析,我个人推荐使用

ncdu
登录后复制
这个工具。它是一个基于ncurses的磁盘使用分析器,界面非常直观,你可以像在文件管理器里一样,上下左右移动,查看每个目录的大小,甚至直接删除文件。安装也很简单,比如在Debian/Ubuntu上就是
sudo apt install ncdu
登录后复制
,CentOS/RHEL上是
sudo yum install ncdu
登录后复制

磁盘空间不足时,应该优先检查哪些地方?

当你的服务器突然报出磁盘空间不足的警报时,别慌,我们有套相对高效的排查流程。

  1. 确认哪个文件系统满了: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运行

    df -h
    登录后复制
    ,一眼就能看出是哪个挂载点(比如
    /
    登录后复制
    /var
    登录后复制
    /home
    登录后复制
    )的空间快用完了。这能帮你缩小排查范围。

  2. 检查“幽灵文件”(deleted but open files): 如果

    df
    登录后复制
    显示某个分区快满了,但你用
    du -sh /path/to/that/partition
    登录后复制
    去统计,却发现
    du
    登录后复制
    的结果远小于
    df
    登录后复制
    ,那么八九不离十,就是有被删除但仍被进程占用的文件。这时候,毫不犹豫地运行
    lsof | grep deleted
    登录后复制
    。找到那些占用大空间且被标记为
    (deleted)
    登录后复制
    的文件,然后根据
    COMMAND
    登录后复制
    PID
    登录后复制
    定位到对应的服务。如果可以,重启该服务,或者直接kill掉它(谨慎操作,确保不会影响业务),通常就能立刻释放空间。

  3. 定位大文件或大目录: 如果

    df
    登录后复制
    du
    登录后复制
    的结果都显示空间被大量占用,那么就是有实实在在的文件在吃空间。这时候,你需要深入到第一步确认的那个满载的文件系统根目录,用
    du
    登录后复制
    命令进行排查。

    • 比如,如果
      /
      登录后复制
      分区满了,你可以从
      /
      登录后复制
      开始:
      du -shx /* | sort -rh | head -n 20
      登录后复制
      。这会列出根目录下最大的20个一级目录。
    • 根据结果,你就能知道是哪个目录占用了大部分空间(比如
      /var
      登录后复制
      /opt
      登录后复制
      /home
      登录后复制
      )。
    • 然后,继续深入那个大目录,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你找到具体的“罪魁祸首”文件或目录。例如,如果发现
      /var
      登录后复制
      很大,那就
      du -shx /var/* | sort -rh | head -n 20
      登录后复制
  4. 常见的“大胃王”区域:

    • /var/log/
      登录后复制
      :日志文件,尤其是那些没有配置好轮转策略的应用程序日志,或者系统日志(如
      syslog
      登录后复制
      journal
      登录后复制
      )。
    • /tmp/
      登录后复制
      :临时文件目录,虽然系统会定期清理,但有时会有残留。
    • /home/
      登录后复制
      :用户家目录,用户可能下载了大量文件、图片、视频等。
    • /opt/
      登录后复制
      :一些第三方软件的安装目录,有时会放置大量数据或备份。
    • /var/lib/docker/
      登录后复制
      :如果你使用了Docker,这个目录会存放镜像和容器的数据。
    • 数据库文件:MySQL、PostgreSQL等数据库的数据文件通常会非常大。
    • 备份目录:如果你有定期备份,但没有及时清理旧备份,它们会迅速填满磁盘。
  5. 利用

    find
    登录后复制
    命令: 当你需要查找特定类型、大小或时间的旧文件时,
    find
    登录后复制
    命令非常强大。

    • 查找所有大于1GB的文件:
      find /path/to/check -type f -size +1G -print0 | xargs -0 du -h
      登录后复制
    • 查找所有在30天前修改过的文件:
      find /path/to/check -type f -mtime +30
      登录后复制
    • 结合
      delete
      登录后复制
      参数(谨慎使用):
      find /path/to/check -type f -name "*.log" -mtime +7 -delete
      登录后复制
      (删除7天前的
      .log
      登录后复制
      文件)

记住,在删除任何文件之前,务必确认其重要性,或者先将其移动到其他位置作为备份。误删关键系统文件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

以上就是Linux磁盘使用统计命令du和df区别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下载
来源:php中文网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最新问题
开源免费商场系统广告
热门教程
更多>
最新下载
更多>
网站特效
网站源码
网站素材
前端模板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讲师合作 广告合作 最新更新 English
php中文网:公益在线php培训,帮助PHP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服务号 技术交流群
PHP中文网订阅号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PHP中文网APP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