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协议最初设计为无状态、短连接模式,即每个请求/响应对都会建立并关闭一个新的tcp连接。然而,这种模式在发送大量小请求时效率低下,因为频繁的tcp连接建立和关闭会带来显著的开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http/1.1引入了持久连接(persistent connections)机制,通常称为“keep-alive”。
通过持久连接,客户端可以在同一个TCP连接上发送多个HTTP请求,而无需在每个请求后重新建立连接。这显著减少了网络延迟和服务器负载,提高了通信效率。客户端通常通过在请求头中包含Connection: keep-alive来表明其希望保持连接的意图,而服务器则通过在响应头中包含相同的Connection: keep-alive来确认。
在实现HTTP持久连接时,客户端正确构建HTTP请求至关重要。原始示例代码中存在两个关键问题:
示例代码中使用了GET /" + x + " HTTP/2\r\n。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HTTP/2是一个与HTTP/1.x完全不同的二进制协议,它引入了多路复用、头部压缩等高级特性,并且通常通过ALPN(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 Negotiation)在TLS握手阶段进行协商。简单地将协议字符串从HTTP/1.1改为HTTP/2并不能使请求成为有效的HTTP/2请求,反而会导致服务器无法正确解析。
对于基于文本的请求,我们应该使用HTTP/1.0或HTTP/1.1。HTTP/1.1是当前广泛使用的版本,默认支持持久连接。
为了请求持久连接,客户端应在HTTP/1.1请求头中明确包含Connection: keep-alive。
以下是一个修正后的HTTP/1.1请求示例,旨在请求服务器保持连接:
// 修正后的HTTP请求字符串示例
String requestString = String.format(
"GET /%s HTTP/1.1\r\n" // 使用HTTP/1.1协议
+ "Host: %s\r\n"
+ "Connection: keep-alive\r\n" // 明确请求保持连接
+ "\r\n",
x, hostname
);
output.write(requestString);
output.flush();注意事项:
即使客户端发送了请求保持连接的头部,服务器仍然拥有最终决定权。原始示例中的关键问题在于服务器的响应:
HTTP/1.1 200 OK Content-Length: 2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nection: close // 服务器明确表示将关闭连接 Accept-Ranges: none
服务器在响应头中明确包含了Connection: close。这意味着服务器在发送完当前响应后,将立即关闭TCP连接。一旦连接被关闭,客户端在该Socket上尝试发送后续请求将失败,或者在读取响应时遇到连接重置/EOF。这解释了为什么示例代码在打印完响应后,reader.readLine()会阻塞或返回null,导致程序停在h2和h3之间。
核心要点:
针对ESP32这类微控制器,其HTTP服务器实现通常会考虑到资源(内存、CPU)和代码复杂度的限制。因此,它们可能不会完全支持HTTP/1.1的所有特性,包括持久连接。
因此,当与ESP32等嵌入式设备通信时,即使客户端请求持久连接,也应预料到服务器可能选择关闭连接。
基于上述分析,处理在同一Socket上发送多个HTTP请求需要灵活的策略:
如果服务器明确表示不支持持久连接(例如,响应中包含Connection: close),那么最稳妥的方法是每次请求都建立一个新的Socket连接。
public HttpClient() throws UnknownHostException,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 ... 初始化URL和hostname ...
for(int i=1; i<50; i++) {
String x = i%2==0 ? "on" : "off";
// 每次请求都建立新的Socket连接
Socket currentSocket = new Socket(hostname, 80);
PrintWriter output = new PrintWriter(currentSocket.getOutputStream());
InputStream input = currentSocket.getInputStream();
BufferedReade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input));
String requestString = String.format(
"GET /%s HTTP/1.1\r\n"
+ "Host: %s\r\n"
+ "Connection: close\r\n" // 客户端也明确表示将关闭,与服务器保持一致
+ "\r\n",
x, hostname
);
output.write(requestString);
output.flush();
String line;
while ((line = reader.readLine()) != null) {
System.out.println(line);
// 可以在此处检查服务器的Connection头,如果为keep-alive,则可以尝试复用
// 但如果服务器一直返回close,每次都关闭是更安全的做法
}
// 每次请求后关闭当前Socket
reader.close();
output.close();
currentSocket.close();
Thread.sleep(200);
}
}如果服务器支持持久连接,客户端应:
在同一Socket上发送多个HTTP请求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协作。客户端应使用正确的HTTP协议版本(通常是HTTP/1.1)并明确请求持久连接(Connection: keep-alive)。然而,服务器的响应(特别是Connection: close头)是决定连接是否能被复用的最终依据。在与ESP32等嵌入式设备通信时,由于其资源和实现复杂度的限制,服务器可能更倾向于在每个请求后关闭连接。理解这些原理并根据服务器的实际行为调整客户端策略,是实现高效、健壮HTTP通信的关键。对于生产环境,强烈建议使用成熟的HTTP客户端库来处理这些底层细节。
以上就是掌握HTTP持久连接:在同一Socket上发送多个请求的原理与实践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