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调研,超过一半的英国银行仍在运行源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计算机程序,而这些系统的可维护性正面临严峻挑战——目前仅有极少数员工能够理解其底层代码。这项由管理咨询公司baringa开展的研究调查了200家英国金融机构,受访对象均为拥有技术背景的高层管理人员。数据显示,16%的银行仍在使用诞生于1960年代的软件系统,接近40%的机构则持续维护着1970年代编写的代码。
调查还揭示,50%的银行表示其核心系统仅有一到两名员工具备解读和维护能力,其中大多数已临近退休年龄。另有31.5%的银行指出,虽然掌握这些遗留系统知识的人员也极为有限(仅一两人),但尚未达到退休阶段。

研究进一步发现,多达38家银行仍在依赖最初为穿孔卡物理输入设计的古老代码,而15%的机构仍在使用专为大型主机开发的系统。这类主机体积庞大,往往占据整间机房空间。
Baringa的银行与市场技术主管Paul Mihajlovic表示:“在如此复杂的金融体系中,完全避免老旧技术是不现实的。银行业服务数百万客户,组织架构庞大,不可能每次技术革新都彻底重建底层架构。然而,部分正在运行的系统之陈旧程度及其关键性令人震惊——如果你今天拥有一笔活期存款,那笔资金的处理可能正依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哈罗德·麦克米兰担任英国首相时期所编写的程序。”
有受访者透露,某些银行的ATM网络仍在使用1993年发布的微软软件,并运行在打了大量补丁的Windows NT服务器上。此外,不少核心银行系统可追溯至1970年代,至今仍采用Cobol语言编写。这种编程语言曾长期作为金融、税务、保险及房贷等关键领域的主流技术方案。
一位不愿具名的英国银行业资深IT专家透露,他曾参与维护多个1960至1980年代构建的系统。“这些老系统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它们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且擅长处理高频率的基础交易。当前银行确实在逐步淘汰它们,但问题在于熟悉这些系统的工程师正陆续退休,而年轻一代技术人员普遍不愿学习Cobol这类过时语言。”
Mihajlovic强调,继续依赖此类陈旧代码使银行面临双重风险:“其一,那些最初由早已离职的开发者编写、如今仅靠少数年长专家勉强维持的系统,已成为关键基础设施的重大隐患。一旦出现故障,排查与修复将异常困难。其二,老旧技术通常缺乏灵活性,难以快速响应市场与客户需求。若必须专门雇佣专人维护某一系统,那么该系统的迭代速度必然缓慢,运维成本也将持续攀升。”
以上就是英国银行仍在运行 60 多年前编写的软件代码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