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是属性和方法的封装,用于抽象现实事物;2. 对象通过new实例化,每个对象独立存储属性;3. 构造方法用于初始化对象,支持无参和带参形式;4. 属性设为private并提供getter/setter实现封装,增强数据安全性。

在Java中,面向对象编程(OOP)的核心是类与对象。通过类定义数据结构和行为,再通过对象来具体使用这些定义。掌握类与对象的使用,是理解Java OOP的基础。
类是对现实事物的抽象,包含属性(成员变量)和方法(成员函数)。
例如,定义一个Person类:
public class Person {
// 属性
String name;
int age;
// 方法
public void introduce() {
System.out.println("我是" + name + ",今年" + age + "岁。");
}
}
这个类描述了“人”共有的特征和行为。name 和 age 是属性,introduce() 是行为。
立即学习“Java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对象是类的具体实例。使用 new 关键字来创建对象。
Person p1 = new Person(); p1.name = "张三"; p1.age = 25; p1.introduce(); // 输出:我是张三,今年25岁。
每创建一个对象,就开辟一块独立内存空间,保存该对象的属性值。多个对象互不影响。
构造方法在创建对象时自动调用,用于初始化属性。
可以定义无参或带参构造方法:
public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int age;
// 无参构造
public Person() {
this.name = "匿名";
this.age = 0;
}
// 带参构造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使用构造方法创建对象更简洁:
Person p2 = new Person("李四", 30);
p2.introduce();
通常将属性设为 private,提供公共的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访问。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if (age >= 0) {
this.age = age;
}
}
}
这样可以在设置值时加入逻辑校验,防止非法数据。
基本上就这些。定义类、创建对象、使用构造方法初始化、合理封装,构成了Java OOP的基本操作。后续可在此基础上学习继承、多态等高级特性。以上就是Java中如何使用类与对象进行OOP编程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编程怎么学习?编程怎么入门?编程在哪学?编程怎么学才快?不用担心,这里为大家提供了编程速学教程(入门课程),有需要的小伙伴保存下载就能学习啦!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