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近一次接受 BG2 播客节目采访时,英伟达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黄仁勋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星 OpenAI 发出了极具分量的预测:这家公司极有可能成长为下一个市值高达数万亿美元的全球科技巨头。
黄仁勋将 OpenAI 的发展潜力与如今已占据主导地位的科技企业如 Meta 和谷歌相提并论,指出这些公司之所以能成为万亿级企业,正是因为它们同时运营着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双轨服务体系。“我相信 OpenAI 完全具备同样的潜力,”他明确表示,“如果它真的走上这条发展路径,那么在它达到这一规模之前进行投资,无疑是我们在当前时代所能设想的最明智之举之一。”
回顾过往,黄仁勋坦承自己曾错失了一次关键的投资机会。当 OpenAI 早期向英伟达发出投资邀请时,由于当时公司资源有限,未能全力投入。“他们曾希望我们参与投资,但我们那时候太‘穷’了,没能投够。我本该把所有资金都押注给他们。”
尽管如此,双方的合作如今正不断深化。黄仁勋透露,英伟达正在与 OpenAI 展开前所未有的全面协作,首次协助其构建完全自主掌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此次合作涵盖芯片设计、软件优化、系统集成以及“AI 工厂”的整体架构搭建,标志着两家公司在技术层面进入更深层次的绑定。

目前,英伟达已通过多个渠道支持 OpenAI 的算力需求。首先是依托微软 Azure 云平台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已进入稳定推进阶段,未来几年内将带来数千亿美元的建设任务;其次是与甲骨文云(OCI)合作打造高功率算力中心,计划部署达 50 至 70 亿瓦的计算能力,该项目也已签约落地,并有软银共同参与;此外,CoreWeave 等第三方云计算伙伴也在为 OpenAI 提供支持,而所有这些项目背后均有英伟达的技术支撑。
而最新启动的合作,则是直接赋能 OpenAI 自建 AI 基础设施,使其逐步转型为一家具备完整技术栈和运营能力的超大规模企业。黄仁勋强调,这项新合作并非替代现有项目,而是对已有布局的重要补充。
他进一步解释道:“OpenAI 正面临双重指数级增长——一方面是用户数量的爆炸式上升,几乎所有主流应用都在接入其模型;另一方面是模型本身变得更加复杂,不再是简单输出结果,而是具备‘思考’过程,导致推理所需的算力急剧攀升。这两个趋势叠加,催生出前所未有的计算需求。”
为此,必须加速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节奏。而此次与 OpenAI 的直接合作,正是为了应对这一迅猛增长提供底层支撑。

谈及合作关系的本质,黄仁勋指出:“OpenAI 渴望与我们建立一种类似于埃隆·马斯克(及其 X 平台)那样的直接合作模式。”这意味着从芯片采购到系统部署,都将跳过中间环节,实现端到端的深度协同。
他表示,OpenAI 很可能会像 Meta、谷歌或微软 Azure 那样,自主运营其数据中心。“但他们希望拥有与我们之间直接的对接机制和采购通道——就像扎克伯格、皮查伊、纳德拉那样。现在 OpenAI 已经成长到足够大的体量,他们认为是时候建立这种直连关系了。”
黄仁勋对此表示全力支持,并确认相关各方——包括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等——均已知情且持积极态度。“所有人都了解情况,也都给予了坚定的支持。”
以上就是黄仁勋谈错失OpenAI早期投资:当时太穷了没有投够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