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药物化学和分子设计领域,分子的极性表面积(Polar Surface Area, PSA),尤其是拓扑极性表面积(TPSA),是一个关键的物理化学描述符,常用于预测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血脑屏障渗透性等。RDKit 作为一个强大的开源化学信息学工具包,提供了丰富的分子操作和可视化功能。本文将探讨如何在 RDKit 中有效地高亮显示或以“云状”形式可视化分子的极性区域,特别是那些对 TPSA 有贡献的原子。
最初,用户可能尝试通过计算原子的部分电荷来识别极性区域。Gasteiger 电荷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原子部分电荷计算方法。通过识别带负电荷的原子,可以间接表示分子的极性中心。
首先,计算分子的 Gasteiger 电荷,然后筛选出电荷小于零的原子作为极性原子进行高亮。
from rdkit import Chem
from rdkit.Chem import Draw
from rdkit.Chem import AllChem
from rdkit.Chem import Descriptors
def highlight_gasteiger_polar_atoms(mol):
"""
根据Gasteiger电荷高亮负电荷原子。
"""
AllChem.ComputeGasteigerCharges(mol)
# 筛选出Gasteiger电荷为负的原子
polar_atoms_idx = [atom.GetIdx() for atom in mol.GetAtoms() if atom.GetDoubleProp("_GasteigerCharge") < 0]
# 定义高亮样式,此处为红色
highlight_style = {atom_id: (1, 0, 0) for atom_id in polar_atoms_idx}
return highlight_style
# 示例分子:阿司匹林
smiles = "CC(=O)OC1=CC=CC=C1C(O)=O"
mol = Chem.MolFromSmiles(smiles)
# 获取高亮样式
highlight_style = highlight_gasteiger_polar_atoms(mol)
# 绘制分子并高亮指定原子
img = Draw.MolToImage(mol, size=(300, 300), highlightAtoms=highlight_style, wedgeBonds=True, kekulize=True, wedgeLineWidth=2)
# img # 在Jupyter Notebook中直接显示图片尽管此方法能高亮部分极性原子,但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为了更精确地可视化与 TPSA 相关的极性区域,我们需要采用更直接的方法。
RDKit 提供了直接计算每个原子对总 TPSA 贡献的功能,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并高亮那些真正对 TPSA 有贡献的原子。rdMolDescriptors._CalcTPSAContribs 函数能够返回一个列表,其中包含了每个原子对 TPSA 的贡献值。
通过 _CalcTPSAContribs 函数获取每个原子的 TPSA 贡献,然后筛选出贡献值大于零的原子进行高亮。
from rdkit import Chem from rdkit.Chem import Draw from rdkit.Chem.Draw import rdMolDraw2D from rdkit.Chem import rdMolDescriptors from IPython.display import Image # 适用于Jupyter Notebook显示 # 示例分子:阿司匹林 smiles = "CC(=O)OC1=CC=CC=C1C(O)=O" mol = Chem.MolFromSmiles(smiles) # 计算每个原子对TPSA的贡献 # includeSandP=True 可选择性地包含S和P原子的贡献 tpsa_contribs = rdMolDescriptors._CalcTPSAContribs(mol, includeSandP=True) # 找出对TPSA有贡献的原子索引 (贡献值大于0) highlight_atoms = [i for i, contrib in enumerate(tpsa_contribs) if contrib > 0] # 创建一个绘图对象,用于生成PNG图片 drawer = rdMolDraw2D.MolDraw2DCairo(300, 300) # 绘制分子并高亮指定的原子 drawer.DrawMolecule(mol, highlightAtoms=highlight_atoms) drawer.FinishDrawing() # 获取PNG数据 png_data = drawer.GetDrawingText() # 在Jupyter Notebook中显示图片 Image(png_data)
对于更高级的可视化需求,例如以“云状”或等高线的形式展示极性区域的分布,RDKit 的 SimilarityMaps 模块提供了强大的功能。GetSimilarityMapFromWeights 函数可以将原子权重映射到分子的二维图像上,通过颜色渐变和等高线来表示权重分布。
将每个原子计算出的 TPSA 贡献值作为权重传递给 GetSimilarityMapFromWeights 函数,并选择合适的颜色映射和等高线数量。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rdkit import Chem
from rdkit.Chem import AllChem, Draw, rdMolDescriptors
from rdkit.Chem.Draw import SimilarityMap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用于保存图像,如果直接在Jupyter中显示,则无需
# 示例分子:一个更复杂的分子
smiles = "CCNC(=O)NC1=NC2=CC=C(C=C2S1)C(=O)NCCS"
mol = Chem.MolFromSmiles(smiles)
# 计算每个原子对TPSA的贡献
tpsa_contribs = rdMolDescriptors._CalcTPSAContribs(mol, includeSandP=True)
# 使用相似性图谱可视化TPSA贡献
fig = SimilarityMaps.GetSimilarityMapFromWeights(
mol,
size=(400, 400),
weights=tpsa_contribs,
colorMap='bwr', # 选择一个发散的颜色映射,如 'bwr' (蓝白红)
contourLines=10 # 设置等高线的数量
)
# 保存图像到文件
fig.savefig('tpsa_similarity_map.png', bbox_inches='tight')
# 如果在Jupyter Notebook中运行,可以直接显示fig对象
# plt.show() # 如果需要显示matplotlib图像本文介绍了 RDKit 中可视化分子极性区域的三种主要方法:
注意事项:
通过掌握这些 RDKit 的可视化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有效地分析和展示分子的极性特征,从而加速药物发现和材料科学的研究进程。
以上就是使用 RDKit 高效可视化分子极性区域与拓扑极性表面积 (TPSA)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