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PlayStation的第一方作品在制作水准上始终维持着顶尖水平,但在叙事方向上却逐渐显露出某种令人熟悉的疲惫感——一种围绕“悲痛”与“复仇”不断回旋的创作惯性。从《最后的生还者》到《战神:诸界黄昏》,再到即将推出的《羊蹄山之魂》,主线几乎无一例外地聚焦于家庭破碎、亲人离世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循环。对此,IGN近期发表评论,呼吁索尼旗下工作室能够跳出这一情感框架,重拾昔日那种更具创意、更轻松自由的游戏精神。
文章指出,尽管这些作品在技术表现、演出效果和玩法设计上无可挑剔,但它们所讲述的故事却越来越像同一旋律的不同变奏。这种趋势在玩家体验Sucker Punch的新作《羊蹄山之魂》时尤为明显:主角笃为双亲之死踏上血债血偿之路,逐一清算“羊蹄六人组”。虽然战斗系统流畅刺激,探索过程也充满惊喜,但剧情内核却似曾相识——它不仅与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刺客信条:影》有着高度雷同的情感结构,更是延续了PlayStation多年来的叙事模板。
回顾过去十年,这一模式早已根深蒂固。2013年的《最后的生还者》以乔尔失去女儿拉开序幕,奠定了“创伤父亲”的基调;2020年续作中,艾莉因乔尔被害而陷入复仇狂潮,将情绪张力推向极致。随后,《战神》系列重启后同样围绕克雷多斯与阿特柔斯之间复杂的父子关系展开,在神怒与丧母之痛中挣扎前行。Insomniac打造的《漫威蜘蛛侠》系列也未能脱离这条轨道——无论是彼得·帕克对导师梅姨之死的愧疚,还是迈尔斯背负的责任与失落,都深深嵌入哀伤的底色之中。
甚至连科幻题材也没能幸免。《死亡回归》通过塞琳的时空轮回揭示其童年阴影,《死亡搁浅2》虽非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方,但也充斥着关于亲子羁绊与情感断裂的沉重表达。仿佛只要戴上PS标志,故事就注定要走向阴郁与苦痛。
作者坦言,这些游戏本身质量极高,角色塑造细腻,玩法各具特色。但当它们被放在一起审视时,却不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就像反复观看不同导演拍摄的同一部悲剧。悲伤不再是深刻的艺术表达,而成了公式化的叙事工具。
当然,并非所有PS5游戏都沉溺于此。例如Team Asobi带来的《宇宙机器人》,就以明快的节奏、丰富的互动和对主机历史的致敬,展现出另一种可能:不靠催泪弹或血腥复仇,也能打动人心。这款游戏的存在提醒我们,曾经的PlayStation世界是多元而多彩的——有《瑞奇与叮当》的奇想,有《狡猾狐狸》的幽默,也有《声名狼藉》的酷炫反英雄气质。
那么,为何如今会集体滑向“悲伤叙事”的深渊?或许与时代背景有关。许多当前项目启动于2020至2021年——全球疫情最严峻的时期。那时,隔离、死亡与不确定性笼罩人类生活,创作者自然将集体创伤投射进作品之中。正因如此,那些弥漫着孤独、丧失与重建主题的游戏,才显得格外真实且动人。
但现在,世界正在缓慢复苏。人们开始渴望希望、冒险与纯粹的乐趣。因此,接下来几年的作品将成为关键风向标:它们是否会继续咀嚼过去的痛苦,还是会尝试描绘新的情感图景?
比如Insomniac正在开发的《漫威金刚狼》。罗根本就是一位被创伤定义的角色,但如果新作仍局限于“愤怒—回忆—再愤怒”的套路,恐怕只会让玩家感到倦怠。毕竟X战警电影中詹姆斯·曼高德已用X-23演绎过一段感人至深的父女救赎,若游戏再度复制此类桥段,难免沦为陈词滥调。
相比之下,更令人期待的是Housemarque的《Saros》与顽皮狗的全新IP《星际:异端先知》。前者在最近的State of Play中展现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太空探险氛围;后者首支预告则意外流露出久违的轻盈与神秘感,与《最后的生还者》的压抑截然不同。如果顽皮狗真能在这部科幻大作中找回《神秘海域》时代的幽默感与冒险精神,那无疑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回归。
有趣的是,《Saros》和《星际:异端先知》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探索失落外星文明”作为舞台。这既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隐喻:也许真正的“异端”,不是来自宇宙深处的敌人,而是敢于打破内部叙事定式的勇气。
我们不需要否定悲伤的力量,也不应否认复仇故事的价值。但当整个第一方阵容都在低语同一个主题时,玩家也开始渴望听见不同的声音——哪怕只是一阵笑声,一次无忧无虑的跳跃,或是一场没有眼泪的胜利。
以上就是能换换花样吗?IGN批PS5第一方游戏陷入悲伤复仇主题循环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