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EXPLAIN分析执行计划可定位SQL性能瓶颈,重点关注type(避免ALL全表扫描)、rows(扫描行数越少越好)和Extra(警惕Using filesort和Using temporary),结合EXPLAIN FORMAT=JSON获取查询成本、排序方式等详细信息,并配合慢查询日志与pt-query-digest工具识别高耗时SQL,及时优化索引设计与SQL写法以提升执行效率。

在 MySQL 中分析执行计划,是定位 SQL 性能瓶颈的关键步骤。通过 EXPLAIN 或 EXPLAIN FORMAT=JSON 命令可以查看查询的执行方式,进而发现潜在问题。以下是具体方法和常见性能瓶颈的识别方式。
在 SQL 语句前加上 EXPLAIN,即可查看 MySQL 如何执行该查询:
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age > 30;输出结果包含以下关键字段:
通过观察 EXPLAIN 输出中的关键字段,可以快速识别性能问题:
1. type 字段值较差
2. rows 数值过大
3. Extra 字段中的警告信息
使用 EXPLAIN FORMAT=JSON 可获得更详细的执行信息,包括成本估算、索引使用细节等:
EXPLAIN FORMAT=JSON SELECT name FROM users WHERE age > 30 ORDER BY name;返回的 JSON 中会包含:
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索引或重写 SQL。
开启慢查询日志,记录执行时间较长的语句:
SET long_query_time = 1;然后分析日志中耗时高的 SQL,用 EXPLAIN 检查其执行计划。配合 pt-query-digest 工具可批量分析慢查询。
基本上就这些。关键是养成写 SQL 后用 EXPLAIN 验证的习惯,关注 type、rows 和 Extra 字段,及时建立合适索引,避免全表扫描和临时排序。这样能有效发现并解决大多数性能瓶颈。不复杂但容易忽略。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