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andas在DataFrame中检测成对行的匹配情况,并根据匹配结果添加“通过”或“失败”状态列。文章提供了两种核心方法:针对顺序配对的直接逐对比较法,以及基于内容匹配的`pd.merge`方法,并附有示例代码、注意事项及最佳实践,旨在帮助用户高效处理数据匹配与结果标记任务。
在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中,经常需要比较数据集中成对的记录,以判断它们是否符合特定的匹配条件。例如,一个“源”记录可能需要与其对应的“目标”记录进行比较,以验证数据的一致性。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Pandas库在DataFrame中高效地实现这一需求,并根据匹配结果添加一个“结果”列(Pass/Fail)。
假设我们有一个DataFrame,其中包含一系列“源”(Source)和“目标”(Target)记录。这些记录是成对出现的,即每一行“源”数据后面紧跟着其对应的“目标”数据。我们需要比较每一对记录中指定列的值,如果所有指定列都匹配,则将该“源”记录标记为“通过”(Pass);否则标记为“失败”(Fail)。“目标”记录的“结果”列则留空。
以下是示例数据结构:
Obs | Dataset | Col1 | Col2 | Col3 ---------------------------------- 1 | Source | A | 10 | X 2 | Target | A | 10 | X 3 | Source | B | 20 | Y 4 | Target | B | 20 | Y 5 | Source | C | 30 | Z 6 | Target | D | 30 | Z
期望的输出格式如下,其中“Result”列作为第三列:
Obs | Dataset | Result | Col1 | Col2 | Col3 -------------------------------------------- 1 | Source | Pass | A | 10 | X 2 | Target | | A | 10 | X 3 | Source | Pass | B | 20 | Y 4 | Target | | B | 20 | Y 5 | Source | Fail | C | 30 | Z 6 | Target | | D | 30 | Z
首先,我们创建上述示例DataFrame: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
    'Obs': [1, 2, 3, 4, 5, 6],
    'Dataset': ['Source', 'Target', 'Source', 'Target', 'Source', 'Target'],
    'Col1': ['A', 'A', 'B', 'B', 'C', 'D'],
    'Col2': [10, 10, 20, 20, 30, 30],
    'Col3': ['X', 'X', 'Y', 'Y', 'Z', 'Z']
}
df = pd.DataFrame(data)
print("原始DataFrame:")
print(df)这种方法适用于“源”和“目标”记录严格按照顺序成对出现的情况(例如,Obs 1和2是一对,3和4是一对,以此类推)。我们将为每对记录创建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然后对这些组进行比较。
以上就是使用Pandas检测DataFrame行对匹配并标记通过/失败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