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5236为早期高端8通道带缓主控,性能强但成本高且有掉固件风险;E26是成熟灵活的多通道平台,支持HMB与DRAM方案,稳定性、兼容性及能效更优,广泛用于主流至高端SSD,综合体验更可靠。

群联E26和英韧IG5236虽然都是PCIe 4.0时代的代表性主控,但它们的定位、架构和最终表现有明显区别。直接说结论:IG5236是早期高端8通道带缓方案,性能强劲但成本高;E26则是后来覆盖更广的成熟平台,兼顾性能与功耗,综合体验更稳定。
这两款主控从基础设计上就走了不同路线:
- 英韧IG5236:采用12nm工艺,拥有8个闪存通道,必须搭配独立DRAM缓存。这种设计能充分发挥多颗闪存颗粒的并行读写能力,理论带宽更高,适合追求极致性能的产品。在真实使用中,两者的强项体现在不同方面:
- IG5236常见于早期旗舰级PCIe 4.0 SSD,比如致态TiPro7000、铠侠XG7等。这些盘在发布时能提供接近3500/3000 MB/s以上的读写速度,随机性能也很出色,属于当时的顶级水准。进入PCIe 5.0时代后,E26的优化优势进一步显现:
- 搭载E26的PCIe 5.0 SSD虽然功耗仍偏高(待机约2.7W),但相比英韧IG5666(待机超5W)要好得多。基本上就这些。如果你在二手市场看到老款旗舰盘,可能会遇到IG5236方案,性能依然够用但需注意数据安全;而E26则是更稳妥、普及度更高的选择,代表了成熟可靠的消费级主控水平。
以上就是不同品牌主控对SSD性能的影响:群联E26 vs. 英韧IG5236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