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阿尔托大学的最新研究,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可能会扭曲人们对自身认知能力的判断。通常情况下,个体在自我评估时会表现出“略优于平均水平”的倾向,这种心理偏差在认知测试中表现较弱的人群中尤为显著,被称为“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这意味着能力不足者往往高估自己,而真正能力强的人反而可能低估自己的水平。
然而,这项新研究揭示了一个反常现象:当涉及大型语言模型(如 ChatGPT)的使用时,传统的达克效应不再适用。研究发现,不论用户实际具备多少AI相关知识,几乎所有人在借助AI完成任务后都高估了自己的表现。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自认为AI素养较高的使用者,其过度自信的程度反而更加明显。
这一结果令研究人员感到意外。通常人们预期,对AI有更深理解的用户不仅操作更熟练,也应更能准确评估自身表现。但实验数据却显示,尽管这些用户借助ChatGPT完成了更高难度的任务,他们的自我评价依然显著偏离实际水平。
研究同时指出,当前的AI工具并未有效提升用户的元认知能力——即对自身思维过程的觉察与监控能力。这种缺失可能导致一种“智力退化”风险:用户在频繁依赖AI获取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减少独立思考,从而削弱批判性思维。为此,研究团队呼吁设计新型交互平台,以激励用户反思和验证自身的推理路径。
在实验中,约500名参与者被要求使用AI完成LSAT(法学院入学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题目。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仅向AI提问一次,便直接接受其输出结果,缺乏进一步验证或深入分析的行为。这种“认知卸载”行为表明,用户倾向于将思考责任完全转移给AI,进而影响了他们对自身真实能力的认知。
为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建议未来的AI系统可主动引导用户参与思考过程。例如,在提供答案后询问:“你能解释一下这个结论背后的逻辑吗?” 通过这类干预机制,促使用户重新投入认知活动,增强其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判断力。
以上就是AI 使用让我们高估认知能力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收藏
收藏
                                                                             
                                
                                 收藏
收藏
                                                                             
                                
                                 收藏
收藏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