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深入探讨#%#$#%@%@%$#%$#%#%#$%@_23eeeb4347bdd26bfc++6b7ee9a3b755dd并行化在处理大量调用c/c++库(如xgboost)的场景下的最佳实践。我们澄清了全局解释器锁(gil)对cpu密集型和io密集型任务的影响,并指出当主要计算发生在原生代码中时,线程池也能实现显著加速。文章还分析了python并行化开销以及重写为底层语言的必要性,为开发者提供了实用指导。
在Python中,并行化是提升程序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通常,我们遵循一个经验法则:对于CPU密集型任务,使用multiprocessing(多进程);对于IO密集型任务,使用threading(多线程)。这背后的核心机制是Python的全局解释器锁(Global Interpreter Lock, GIL)。
然而,更精确的判断标准是:
值得注意的是,CPU密集型任务如果其大部分计算是在纯Python代码中完成的,则通常属于“需要GIL才能进行”的范畴。但当计算主要通过调用C/C++等原生代码库完成时,情况则有所不同。
许多高性能的Python库(如NumPy、Pandas、Scikit-learn和XGBoost)底层都是用C、C++或Fortran等语言实现的。当Python代码调用这些库中的函数时,实际的计算密集型工作是在原生代码中执行的。在这种情况下,Python解释器通常会释放GIL,允许其他Python线程在原生代码执行期间运行。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以训练多个XGBoost模型为例:
for col in col_list: train_xgboost(col, target)
这里的train_xgboost函数内部会大量调用XGBoost库的C++核心代码。这意味着,虽然从Python的角度看,这是一个CPU密集型任务,但其核心计算并不受GIL的限制。
在这种场景下,使用concurrent.futures模块进行并行化是常见的做法:
import concurrent.futures
import time
# 模拟一个调用C++库的耗时函数
def train_xgboost(col_name):
print(f"开始训练模型 for {col_name}...")
# 模拟原生代码的计算,期间GIL可能被释放
time.sleep(2)
print(f"完成训练模型 for {col_name}")
return f"Model trained for {col_name}"
col_list = ['feature_A', 'feature_B', 'feature_C', 'feature_D']
print("--- 使用ProcessPoolExecutor ---")
with concurrent.futures.ProcessPoolExecutor(max_workers=2) as pool:
results_process = list(pool.map(train_xgboost, col_list))
print(results_process)
print("\n--- 使用ThreadPoolExecutor ---")
with concurrent.futures.ThreadPoolExecutor(max_workers=2) as pool:
results_thread = list(pool.map(train_xgboost, col_list))
print(results_thread)你会发现,无论是ProcessPoolExecutor还是ThreadPoolExecutor,都能带来显著的加速。这是因为train_xgboost函数在执行原生C++代码时,Python的GIL被释放,允许ThreadPoolExecutor中的其他线程在等待原生代码完成时继续执行,从而实现并发。
所有并行处理方法都伴随着一定的开销,包括创建进程/线程、数据序列化/反序列化、上下文切换等。然而,当Python函数(如train_xgboost)主要作为一个对原生代码的单一、长时间调用的包装器时,这些开销通常不是主要的性能瓶颈。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原生代码频繁地回调Python代码,或者Python代码与原生代码之间有复杂的交互模式,那么Python并行化的开销可能会变得显著。但在XGBoost训练这种典型的场景中,这种开销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考虑将Python代码重写为C/C++并使用XGBoost C API和OpenMP等底层并行化技术,是否能带来进一步的性能提升?
结论是: 如果当前的Python并行化方案(无论是多进程还是多线程)已经带来了显著的加速,并且性能已经满足需求,那么投入大量精力去重写为底层语言,其投入产出比可能不高。只有当Python层面的优化已达到瓶颈,且对性能有极致要求,同时团队具备相应的底层语言开发能力时,才值得考虑。
在处理大量调用C/C++等原生代码库的Python任务时,理解GIL的工作机制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Python并行化策略:深度解析C/C++库调用的性能优化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