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通过代理对象为原对象提供额外功能。静态代理需手动编写代理类,编译期确定,每个目标类对应一个代理类,代码重复;动态代理在运行时生成代理类,JDK动态代理基于接口,通过Proxy和InvocationHandler实现,CGLIB基于继承,使用ASM生成子类,适用于无接口类。两者核心区别在于代理类生成时机与灵活性,动态代理更利于解耦和扩展。

在Java中,代理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主要用于在不修改目标对象的前提下,为其提供额外的功能。代理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它们的核心思想一致,但实现方式和灵活性有明显区别。
静态代理要求我们手动编写一个代理类,这个类实现与目标对象相同的接口,并在其中持有目标对象的实例。代理类在程序运行前就已经存在。
特点:比如有一个UserService接口,实现类是UserServiceImpl,想在调用前后打印日志。可以创建一个UserServiceProxy类,也实现UserService接口,在其方法中调用真实对象的方法并添加日志逻辑。
这种方式简单直观,但如果有多个服务需要加日志,就得写多个代理类,维护成本高。
立即学习“Java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动态代理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由JVM动态生成代理类,不需要手动编写。Java提供了两种常见实现方式:JDK动态代理和CGLIB动态代理。
JDK动态代理:java.lang.reflect.Proxy类和InvocationHandler接口Proxy.newProxyInstance()生成当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时,实际会进入InvocationHandler的invoke()方法,在这里可以统一处理前置、后置逻辑,再反射调用目标方法。
CGLIB会在运行时创建目标类的子类,并重写非final方法,在其中插入拦截逻辑。因此目标类不能是final,方法也不能是final。
静态代理:代理关系在编码阶段固定,适合功能简单、代理逻辑少的场景。
动态代理:灵活通用,尤其适合横切关注点(如日志、事务、权限校验),Spring AOP默认就是基于动态代理实现的。
动态代理减少了重复代码,提升了可维护性,但理解门槛稍高,尤其是对反射和字节码生成机制不了解时容易困惑。
基本上就这些。理解代理的关键是抓住“代理对象代替真实对象工作”这一本质,静态是提前写好,动态是运行时生成。根据是否实现接口、是否允许继承,选择合适的代理方式即可。以上就是如何在Java中理解动态代理和静态代理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