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苹果的技术决策常常被视为“风向标”。无论是灵动岛的交互创新、屏幕r角的细腻设计,还是“pro max”“air”等产品命名方式,国内不少手机品牌都曾在不同时期借鉴其理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苹果效应”。

近日,有外媒披露,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正式发布。据悉,这款新机或将搭载一颗2400万像素的屏下摄像头,旨在实现无刘海、无挖孔的真全面屏形态。
这一动向不仅震动了全球折叠屏市场,也让国内手机制造商面临关键抉择:在苹果这一行业标杆可能发力屏下摄像头技术的背景下,那些长期参考其设计路径的国产品牌,是顺势跟进,还是基于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另辟蹊径?抑或早已不谋而合?
折叠屏现状:主流仍为打孔屏
据CNMO了解,目前国产主流折叠机型普遍采用挖孔屏方案。例如荣耀、OPPO等品牌的折叠产品,在量产机型上均未应用屏下摄像头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曾是该领域的先行者。2021年发布的Z Fold3 5G成为全球首款配备屏下摄像头的折叠手机,展开后屏幕顶部居中位置巧妙隐藏了前置镜头,呈现出完整的视觉体验,带来近乎无边框的沉浸感。
然而,历经数代迭代,屏下摄像头似乎触及了阶段性技术瓶颈。如今,三星旗舰折叠机型已不再使用该技术。尽管Z Fold6将屏下镜头升级至400万像素,但成像仍存在模糊、细节缺失等问题。

三星Z Fold6
更核心的问题在于,受限于成本控制,三星短期内难以同时突破透光率与画质的双重挑战。相比之下,挖孔方案在可靠性和成本方面更具优势。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屏下摄像头区域的平均透光率约为65%,即便结合“金属超透镜+AI图像增强”技术,成像效果仍逊色于传统挖孔屏。
从用户体验出发,虽然屏下摄像头提供了更好的屏幕完整性,但拍照质量不足逐渐成为短板。反观常规打孔摄像头,则能提供更清晰、稳定的影像输出,更能满足用户对自拍和视频通话的核心需求。
苹果入局屏下摄像头
苹果选择在三星退出该赛道之后切入,显示出其独到的技术预判。爆料显示,折叠iPhone的显示屏将由三星显示独家供应,并采用像素动态排列技术,显著提升摄像头区域的透光率,使其接近传统挖孔屏水平。为此,苹果可能将舍弃标志性的Face ID面容识别功能。

折叠屏iPhone渲染图
供应链消息称,该机内屏尺寸为7.76英寸,分辨率达2713×1920,外屏为5.49英寸,搭配液态金属铰链等工艺,力求在机身形态与握持手感之间取得平衡。
若苹果成功推出搭载屏下摄像头的折叠机型,或将从两方面影响行业格局:一方面,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与算法优化实力,有望通过定制传感器和深度调校显著提升成像表现;另一方面,依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加速用户对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接受,为后续技术演进铺平市场道路。
国内厂商持观望态度
事实上,国内并非没有厂商布局相关技术。有消息指出,小米等主流品牌已开展屏下摄像头在折叠屏上的测试工作,但尚未公布明确的量产计划。


CNMO分析认为,现阶段屏下摄像头在国内高端市场仍未达到理想状态——成像质量与屏幕一致性尚存短板,难以满足用户对影像品质的严苛要求;同时,该技术需额外投入研发与供应链调整,却未能带来显著体验跃升,性价比不高;加之先行者三星已转向,国内厂商更倾向于谨慎观察。
此外,当前中国折叠屏市场正处于价格下沉与份额争夺的关键期。2025年第二季度,在整体市场收缩的情况下,华为以72.6%的份额遥遥领先,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其余份额由荣耀(7.6%)、vivo(5.5%)、小米(5.0%)和OPPO(4.6%)瓜分,呈现“华为领跑、多强并存”的格局。

华为折叠屏手机

若贸然引入屏下摄像头,厂商要么提高售价削弱竞争力,要么压缩利润空间。综合来看,此举目前对多数国产品牌而言并不划算。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CNMO认为,对于具备技术实力、追求高端定位的主流厂商而言,它们将持续关注苹果折叠屏设备中屏下摄像头的实际表现与市场反响,并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跟进。
而对于更侧重性价比、市场份额及中低端市场的品牌来说,短期内大概率维持观望策略。在当前折叠屏价格战加剧、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每一项技术决策都必须精打细算。
也有部分厂商可能选择差异化路线,不盲目追随苹果或行业主流,转而聚焦其他创新方向,如更轻薄的机身、更强的续航能力或更具特色的交互设计,以满足多元化的用户需求。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