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共享是多线程下因变量同处一缓存行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表现为高缓存未命中率;可通过缓存行对齐、填充或线程本地副本避免。

在C++多线程编程中,伪共享(False Sharing)是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对性能影响显著的问题。它发生在多个线程访问不同变量时,由于这些变量位于同一个CPU缓存行中,导致缓存一致性协议频繁触发,从而降低程序性能。
CPU为了提升内存访问效率,会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块,称为缓存行(Cache Line),通常为64字节。当一个核心读取某个内存地址时,整个缓存行都会被加载到该核心的缓存中。
伪共享出现在多个线程修改位于同一缓存行上的不同变量时。尽管变量逻辑上独立,但由于共享同一个缓存行,每次修改都会使其他核心的缓存行失效,必须重新从内存或其他核心同步数据,造成大量不必要的缓存同步开销。
例如:两个线程分别修改变量A和B,它们恰好落在同一个64字节的缓存行内。线程1修改A会导致该缓存行在其他核心上失效,即使B未被修改,线程2访问B时也需重新加载整个缓存行——这就是伪共享。
立即学习“C++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伪共享通常表现为:程序在多线程下性能不升反降,或扩展性差,尤其是在核心数增加时性能趋于饱和甚至下降。
可通过以下方式识别:
解决伪共享的核心思路是确保不同线程写入的变量不在同一个缓存行中。常用方法包括:
1. 缓存行对齐(Cache Line Alignment)
使用对齐关键字将变量按缓存行大小对齐,隔离不同线程使用的数据。
struct alignas(64) ThreadData {
int data;
// padding automatically added to next 64-byte boundary
};
这样每个ThreadData实例独占一个缓存行,避免与其他变量共享。
2. 填充(Padding)手动隔离变量
在结构体中插入填充字段,使不同线程访问的变量相距至少一个缓存行。
struct PaddedCounter {
char pad1[64];
std::atomic<int> counter1;
char pad2[64];
std::atomic<int> counter2;
};
这里counter1和counter2各自被64字节填充包围,确保不会落入同一缓存行。
3. 每个线程使用本地副本,最后合并结果
避免多个线程频繁更新共享计数器,可改为每个线程维护自己的计数器,最终再汇总。
std::vector<std::atomic<int>> local_counters(std::thread::hardware_concurrency()); // 每个线程更新自己的索引位置 local_counters[thread_id] += 1;
并非所有共享数据都需要防伪共享。只有的相邻变量才需要处理。只读数据或单线程写入的变量无需特别对齐。
过度填充会浪费内存,应权衡性能收益与空间成本。建议仅在性能关键路径上应用此类优化。
基本上就这些。伪共享虽隐蔽,但通过合理的数据布局和对齐手段,完全可以有效规避。理解缓存行为是编写高效并发C++程序的重要一步。
以上就是c++++中的伪共享(False Sharing)是什么_c++中False Sharing伪共享问题解析与优化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c++怎么学习?c++怎么入门?c++在哪学?c++怎么学才快?不用担心,这里为大家提供了c++速学教程(入门到精通),有需要的小伙伴保存下载就能学习啦!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