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道路不一定通罗马,但是个个app都能速通淘宝。”——在今年的双十一期间,这句来自网友的调侃,精准地道出了无数用户的共同烦恼。
随着电商大战的日趋激烈,“摇一摇”跳转广告的“幽灵”再次出没,让许多用户在正常使用微博、知乎、豆瓣等App时,稍有晃动或误触,便会被强制跳转至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用户体验苦不堪言。
近日,针对淘宝在“双十一”期间的霸屏广告乱象,已有消费者向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举报。据证实,该局已将相关线索交由其网监分局,正式展开调查。
“跳转广告”并非新问题。早在2022年11月,工信部就曾指导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多家企业,制定了旨在规范“摇一摇”等跳转行为的标准。然而,尽管已有相应规范,但因缺乏明确的处罚规定,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各类“跳转广告”依旧层出不穷。
“跳转广告”乱象的背后,是电商平台对于流量的极度焦虑,以及各大内容平台商业化收入的压力,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微博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其来自阿里巴巴的广告及营销收入同比增长了10%。在低价竞争逐渐退潮的背景下,如何找到刺激消费的新增长点,考验着所有电商平台。而当即时零售、AI等新模式尚在探索之中时,提前“抢占用户心智”的焦虑,反倒加剧了这场简单粗暴的流量之争。

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指出,许多跳转广告,本质上就是违背消费者意愿的强制行为。
他强调,“买量买不来消费者黏性。在广告采买中,平台方可以大手笔地广而告之,但不能强制跳转,这是边界。”
这种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换取短期流量的做法,不仅会引发用户的普遍反感,从长远来看,更会对品牌自身的声誉,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