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芝麻智能成立,四年后,其首款车规级大算力ai芯片a1000正式发布。在当时智能驾驶行业仍处于低谷的背景下,a1000的出现,既是机遇,也是一场豪赌。
如今,A1000已成功在吉利领克08等车型上实现了大规模的量产,而黑芝麻智能,也已成长为国内智驾芯片领域的头部玩家。近日,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接受了媒体的专访,分享了他对行业发展的深刻洞见。
问:能否聊聊您当时加入黑芝麻智能的契机?
杨宇欣:我此前在中科创达时,就已代表公司投资了黑芝麻智能。2019年,我正式加入。当时,我认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黄金十年即将到来,希望能加入一家芯片创业公司,做一些能改变行业的事。而自动驾驶,正是AI芯片一个极佳的落地场景。
问:谁是黑芝麻智能第一个“吃螃蟹”的客户?
杨宇欣:最早是与一汽和上汽的合作。A1000的第一个定点是江淮,但真正开始大规模放量的,是吉利的车型。在领克08这个全新平台上,我们仅用了12个月,就完成了高速NOA智驾方案的研发落地,创造了一个奇迹。
问:当时在一汽、东风遇到了哪些竞争对手?
杨宇欣:早期的竞争对手,还是以英伟达、德州仪器等海外巨头为主。但随着智驾功能的逐渐收敛,性价比这件事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认为,ASIC架构的芯片,其性价比优势会逐渐凸显,并成为市场的主流。
问:能否谈谈黑芝麻智能的工具链问题?
杨宇欣:我们工具链的起步确实偏晚。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量产迭代,我们的工具链已经能够完全符合客户的使用要求,并实现了大规模的量产交付。
问:黑芝麻智能的武当系列是面向舱驾融合理念的,目前的进展如何?
杨宇欣:目前市面上能够提供舱驾一体芯片的,主要就是高通和我们。黑芝麻的C1296,会更针对10万元左右的入门级车型,其优势在于能够实现结构性的降本。我们认为,舱驾一体会率先在入门级车型上落地,而不是中高端车。
问:舱与驾的融合,在非技术层面是否存在推动难度?
杨宇欣:技术问题会被优先解决,但舱和驾两个部门的合作,确实存在调整的需要。不过,我认为内部的协作问题,不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大趋势。
问:你们投资具身智能创业公司深庭纪,是基于怎样的逻辑?
杨宇欣: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机器人。很多AI背景的辅助驾驶公司,在完成阶段性的商业化后,一定会去做具身智能,因为底层的技术是相通的。
我们的核心战略是“一横一纵”。横向,是将我们的AI芯片,拓展到汽车以外的应用场景,机器人是我们非常笃定的一个方向。
我们认为,现在辅助驾驶的牌桌上,已经留不下很多家了。而机器人,在未来5到10年的市场总量,可能是汽车的5到10倍。
黑芝麻毕竟是一个底层的技术和平台供应商,我们需要培育自己的生态,需要有人跟我们一起,在更多的场景上进行拓展。我们也在和很多头部的机器人公司谈合作,后续会有更多的发布。
以上就是对话黑芝麻CMO杨宇欣:智驾留不下太多玩家,我们要培育机器人生态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