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jax结果中出现的138d、0等异常字符,通常指示http客户端在处理chunked传输编码时存在缺陷。这些字符是http协议层面的分块长度标识,而非实际数据。根据http/1.1规范,所有客户端必须能够正确解码此编码,因此,此类问题根源于客户端未能将分块数据重组为完整的消息体,导致原始协议信息泄露至应用层。
在进行AJAX请求时,有时开发者可能会在预期的JSON或XML数据前后发现一些奇怪的字符,例如138d、0等。这些字符以十六进制表示,并伴随着换行符,它们并非数据内容的一部分,而是HTTP协议传输编码的遗留物。例如,一个原本应该返回JSON数据的AJAX请求,其结果可能呈现如下:
138d
{"feeds":[{"pubdate":"Sun, 28 Nov 2021 23:00:00 EST"}]}
0这种现象表明,HTTP客户端未能正确地解析和处理服务器响应的传输编码,将协议层面的控制信息暴露给了应用层。
HTTP协议提供了多种机制来标识消息体的结束,以确保客户端能够准确接收完整的数据。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在上述异常现象中,罪魁祸首正是第二种方式:chunked 传输编码。
chunked 传输编码通过在HTTP响应头中添加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字段来声明。其消息体结构如下:
以下是一个使用 chunked 传输编码的HTTP响应示例:
HTTP/1.1 200 OK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28
{"feeds":[{"pubdate":"Sun, 28 Nov 2021 23:00:00 EST"}]}
0
在这个例子中:
一个符合HTTP/1.1规范的客户端在接收到这样的响应时,其职责是:
根据RFC 2616(以及后续的RFC 7230等更新),所有HTTP/1.1应用程序必须能够接收和解码“chunked”传输编码。因此,如果在AJAX结果中看到了原始的分块标记(如138d、0),这明确指示了HTTP客户端存在一个bug。
解决方案的核心在于修复或更新HTTP客户端。
总之,AJAX结果中出现的神秘字符如138d和0,是HTTP客户端未能正确处理 chunked 传输编码的信号。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确保您的HTTP客户端能够按照HTTP/1.1规范,正确地识别、解码并重组分块传输的消息体,从而向应用层提供干净、完整的预期数据。
以上就是解析AJAX响应中的神秘字符:HTTP分块传输编码异常与客户端处理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